如图所示,甲分子固定在坐标原点O,乙分子位于x轴上。甲分子对乙分子的作用力F 与两分子间距离关系如图中曲线所示。F>0为斥力,F<0为引力,a、b、c、d为x轴上四个特定位置。现把乙分子从a处由静止释放,则
| A.乙分子从a到b过程中,分子间势能减小,从b到c过程中,分子间势能增加 |
| B.乙分子从a到c过程中,分子间势能增加,从c到d过程中,分子间势能减小 |
| C.乙分子从a到c过程中,分子间势能减小,从c到d过程中,分子间势能增加 |
| D.乙分子从a到b过程中,分子间势能减小,从b到d过程中,分子间势能增加 |
如图16-5-12所示,多匝线圈的电阻和电池的内阻可以忽略,两个电阻的阻值都是R.开关S原来开着,电流I0=E/2R.今闭合开关将一电阻短路,于是线圈中有自感电动势产生,这自感电动势( )
图16-5-12
| A.有阻碍电流的作用,最后电流由I0减小为零 |
| B.有阻碍电流的作用,最后电流总小于I0 |
| C.有阻碍电流增大的作用,因而电流保持I0不变 |
| D.有阻碍电流增大的作用,但电流最后还要增大到2I0 |
如图16-5-11中灯泡A1、A2完全相同,带铁芯的线圈L的电阻可忽略不计,则( )
图16-5-11
| A.S闭合瞬间,A1、A2同时发光,接着A1变暗A2变得更亮 |
| B.S闭合瞬间,A1不亮A2立即亮 |
| C.S闭合瞬间,A1、A2都不立即亮 |
| D.稳定后再断开S瞬间,A1熄灭,A1灯亮且比A2更亮 |
下列关于自感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自感是由于导体本身的电流发生变化而产生的电磁感应现象 |
| B.线圈中自感电动势的方向总与引起自感的原电流的方向相反 |
| C.线圈中产生自感电动势较大的,其自感系数也较大 |
| D.加铁芯后线圈的自感系数比没有铁芯时要大 |
如图所示,L为自感系数较大的线圈,电路稳定后小灯泡正常发光.当断开电键S的瞬间会有()
| A.灯A立即熄灭 | B.灯A慢慢熄灭 |
| C.灯A突然闪亮一下再慢慢熄灭 | D.灯A突然闪亮一下再突然熄灭 |
如图为日光灯电路,A和L分别为日光灯管和镇流器.关于日光灯发光情况,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只把S1接通,日光灯就能正常发光 |
| B.把S1、S2接通后,S3不接通,日光灯就能正常发光 |
| C.S3不接通,接通S1、S2后,再断开S2,日光灯就能正常发光 |
| D.当日光灯正常发光后,再接通S3,日光灯仍能正常发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