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区域空间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区域空间结构是稳定的、不变的 |
B.区域空间结构主要受自然因素制约 |
C.区域空间结构仅指各种区域要素空间分布形式 |
D.从空间分布形式上看,区域空间结构是点、线、面相结合的自然社会综合体 |
巴西的柑橘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巴西柑橘果酱生产几乎全部集中在东南部沿海的S州。该州面积不大,拥有大型港口。20世纪80年代中期,随着运输果酱的专用轮船的使用,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市场的统治地位得以巩固。完成小题。一般而言,影响柑橘果酱生产厂区位选择的主要因素是( )
A.原料地 | B.消费市场 |
C.劳动力价格 | D.交通运输 |
巴西柑橘果酱生产集中在S州的主要原因是( )
A.接近原料产地 |
B.接近消费市场 |
C.利用廉价劳动力 |
D.方便产品运输 |
据材料推测,20世纪80年代初期,巴西柑橘果酱在国际竞争中面临的问题出现在( )
A.原料生产环节 | B.加工环节 | C.运输环节 | D.销售环节 |
下图是某企业厂址与原料和产品运费的关系,等值线数值表示每万元产值的运输费用。读图完成小题。该企业有可能是( )
A.制糖厂 | B.饮料厂 |
C.机械厂 | D.化工厂 |
甲、乙、丙、丁地理位置的共同特点是均靠近( )
A.山脉 | B.河谷 |
C.铁路线 | D.农业带 |
关于图示区域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东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西部 |
B.东部的地面起伏大于西部 |
C.北部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南部 |
D.北部的地面起伏大于南部 |
读我国甲、乙两类作物在我国种植面积比重变化表(单位:%),完成小题。
比重 年份 作物 |
1955 |
1965 |
1984 |
1990 |
2000 |
2008 |
甲 |
1.7 |
1.0 |
1.2 |
4.3 |
11.0 |
12.9 |
乙 |
85.9 |
83.5 |
78.3 |
76.5 |
69.3 |
68.3 |
甲类作物是( )
A.粮食作物 | B.糖料作物 |
C.油料作物 | D.蔬菜作物 |
从甲、乙作物播种面积的变化可推测( )
A.甲类作物的需求量在下降 |
B.乙类作物的单产在提高 |
C.乙类作物的总产量在下降 |
D.未来几年种植面积甲大于乙 |
读“中国政策与棉花生产的关系图”,完成小题。影响我国1998~2000年棉花播种面积变化的主要因素是( )
A.自然灾害 |
B.政策 |
C.农民的个人喜好 |
D.地价 |
下列关于我国1998年和2000年棉花单位面积产量的说法,最可能正确的是( )
A.2000年我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较大的原因主要是我国棉花种植技术水平有很大提高 |
B.1998年我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较小的原因主要是我国当年气候异常 |
C.2000年我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较大的主要原因是单位面积产量小的地区转种其他农作物 |
D.1998年我国棉花单位面积产量较小的原因主要是农民种植棉花的积极性不高 |
我国主要的棉区有长江中下游棉区、黄河中下游棉区和新疆棉区。下列有关我国三大棉区的说法,正确的是( )
A.三大棉区的棉花生产都是以家庭分散型为主的 |
B.黄河中下游棉区秋雨少,日照充足,有利于棉花生长 |
C.长江中下游棉区由于技术水平高,劳动力充足,棉花质量高于黄河中下游棉区 |
D.新疆棉区降水少,光照条件优越,但病虫害多 |
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和发展速度较快的区域。读图1、图2,完成小题。图1所示地区城市化水平的地区差异是( )
A.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四周低 |
B.城市化水平东西高,南北低 |
C.城市化水平四周高,中部低 |
D.城市化水平中部高,南北低 |
黄浦江西岸的外滩历史上一直是上海的金融商务中心,20世纪80年代后形成了以陆家嘴—外滩为核心的金融商务区(图2),有关其形成的原因说法不正确的是( )
A.经济发展速度快,市民购买力强 |
B.城市交通通达度提高,交通便利 |
C.政府政策规划,引导功能区形成 |
D.延续早期土地利用方式,基础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