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将β干扰素基因进行定点突变导入大肠杆菌表达,使干扰素第十七位的半胱氨酸,改变成丝氨酸,结果大大提高了β干扰素的抗病毒活性,并且提高了储存稳定性。该生物技术为( )
A.蛋白质工程 | B.基因工程 |
C.基因突变 | D.![]() |
当动物缺乏某激素时,可以通过“饲喂法”或“注射法”对该激素进行人为补充,列可通过“饲喂法”补充的是
①生长激素 ②甲状腺激素 ③胰岛素 ④性激素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④ | D.①②④ |
右图①②③④分别表示不同的变异类型,其中图③中的基因2由基因1变异而来。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①表示易位,发生在减数分裂的四分体时期 |
B.图②表示交叉互换, 不会发生在细菌细胞中 |
C.图③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变异 |
D.图④中的变异属于染色体结构畸变中的缺失或重复 |
科学家对人类的X、Y两条染色体进行研究发现,两条染色体既有同源区段,又有非同源区段(如右图所示)。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性染色体上的所有基因都没有等位基因 |
B.位于Ⅲ非同源区的致病基因的遗传只与男性有关 |
C.红绿色盲的致病基因位于Ⅱ同源区上 |
D.位于Ⅰ区的致病基因的遗传都为X染色体显性遗传 |
在探索遗传物质的过程中,赫尔希和蔡斯做了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该实验证明了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
B.分别用含有32P的T2噬菌体和含有35S的T2噬菌体进行侵染实验 |
C.用含有充足有机物的完全培养基培养T2噬菌体 |
D.用32P标记T2噬菌体的蛋白质,用35S标记T2噬菌体的DNA |
下图图甲为研究光合作用的实验装置。用打孔器在某植物的叶片上打出多个叶圆片,再用气泵抽出气体直至叶片沉入水底,然后将等量的叶圆片转至含有不同浓度的NaHCO3溶液中,给予一定的光照,测量每个培养皿中叶圆片上浮至液面所用的平均时间(见图乙),以研究光合作用速率与NaHCO3溶液浓度的关系。有关分析正确的是
A.在ab段,随着NaHCO3溶液浓度的增加,光合作用速率逐渐减小 |
B.在bc段,单独增加光照或温度或NaHCO3溶液浓度,都可以缩短叶圆片上浮的时间 |
C.在c点以后,因NaHCO3溶液浓度过高,使叶肉细胞失水而导致代谢水平下降 |
D.因配制的NaHCO3溶液中不含氧气,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叶片不能进行呼吸作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