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图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H5N1)在人体细胞中的一些变化以及相关反应,下列选项叙述错误的是( )
A.H5N1与HIV在宿主细胞内的遗传信息表达过程不同
B.②③过程中涉及的碱基互补是A-T、G-C、T-A、C-G
C.吞噬细胞在b与a结合产生沉淀后的作用与在⑦过程中的作用不同
D.注射人用禽流感疫苗可通过体液免疫,刺激X细胞内的基因选择性表达产生b,防止病原体进入细胞
如图为人体局部组织示意图,据图分析不合理的是
A.⑥内产生的CO2,从生成场所到达④至少穿过10层磷脂分子 |
B.如果该组织为肝脏组织,则A端比B端胰高血糖素浓度高,但葡萄糖浓度低 |
C.②通透性大于③,②从⑤回收的大分子蛋白到达④至少穿过4层生物膜 |
D.①④存在着淋巴细胞,淋巴细胞不会透过②③,所以抗体的运输不会是由⑤到达④,有些情况下可以由④到达⑤ |
黑腹果蝇的常染色体上有一对等位基因:正常眼(E)对无眼(e)为显性。基因型为Ee的父本与基因型为ee的母本果蝇杂交,子代中出现了一只基因型为EEe的个体。在不考虑交叉互换的前提下,基因未发生正常分离的细胞是
A.初级精母细胞 | B.初级卵母细胞 |
C.次级精母细胞 | D.次级卵母细胞 |
生物学家把100个细胞中的每个细胞都分成两部分,一部分含细胞核,另一部分不含细胞核.再将这两部分细胞在相同且适宜的条件下培养一段时间,其实验结果如图.以下分析合理的是
A.培养第1天,有核细胞死亡数比无核细胞多,其原因主要与细胞核的功能有关 |
B.从培养第2天到第3天,无核细胞死亡很多,其原因主要与实验中细胞膜损伤有关 |
C.从培养第1天到第10天,有核细胞每天都有死亡,其原因主要与细胞凋亡有关 |
D.从培养第4天到第10天,有核细胞每天只有少量死亡,其原因可能与细胞凋亡有关 |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稳态与保护的描述中,错误的是
A.生物多样性是保持生态系统稳态的重要条件 |
B.保护生物多样性,关键是协调好人与生态环境的关系 |
C.保护大熊猫的根本措施是建立自然保护区,提高环境容纳量 |
D.生态系统抵抗外界干扰并使自身的结构与功能保持原状的能力叫恢复力稳定性 |
在下列涉及到的课本经典实验中,有关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选项 |
实验目的 |
实验组 |
对照组 |
A |
证明植物绿色叶片在光下产生了淀粉(萨克斯实验) |
叶片遮光组 |
叶片曝光组 |
B |
证明镁是必需的矿质元素 |
完全培养液处理组 |
除去镁的完全培养液处理组 |
C |
证明胚芽鞘尖端可以产生某种物质促进胚芽鞘的生长(温特实验) |
接触胚芽鞘尖端的对象组 |
没有接触胚芽鞘尖端的对象组 |
D |
证明肺炎双球菌转化因子的存在(格里菲斯实验) |
无毒性的R型活细菌与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混合后注入小鼠体内的对象组 |
用加热杀死的S型细菌注入小鼠体内的对象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