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苏州府风俗考》记载,明朝苏州“郡城之东,皆习机业,工匠各有专能。匠有常主,计日受值。无主者,黎明立桥以待。……房工作减,比辈衣食无所矣。”材料中反映出苏州的情况有
①工匠的技术水平 ②出现劳务市场
③存在失业现象 ④实行计时工资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有考古资料显示:西周某国墓葬群以一座七鼎墓为最大,三座五鼎墓和若干三鼎、二鼎、一鼎墓分散各处呈拱卫之势。由该资料可以推论
①该国应是诸侯封国②七鼎墓主人应是卿大夫
③宗法制是西周的政治特征④墓葬考证是获得西周历史信息最便捷的途径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②④ |
“从理论上讲,秦汉以后的皇帝跟西周和西周之前的王有着本质的区别,他不是天下的共主而是独主,是国家所有人惟一的君主。”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共主说明周王实现了高度集权 | B.独主是指皇帝实行地方长官任命制 |
C.本质上都以血缘亲疏分配权力 | D.两者在统治方式上并无实质性区别 |
“凡讼之可疑者,与其屈兄,宁屈其弟;与其屈叔伯,宁屈其侄。”是古代官吏办理疑难案件时采用的一种方法,此种方法从根本上受下列哪一观念的影响
A.重义轻利观念 | B.三纲五常观念 | C.宗法观念 | D.仁政观念 |
“聪明才智人士为了从这一条窄窄缝隙进入政府,不得不把全部生命消磨在《九经》的九本儒书之中,再也没有精力谋革命了。”材料主要反映了科举制度的实行有利于
A.提高政府行政效率 | B.扩大统治阶级基础 |
C.提高官员文化素质 | D.稳定社会统治秩序 |
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从1901年到1937年新征服者来临之前的这段时间,是外国人在北京少有的快乐时期,是一个外国人享有特权和特殊自由的时代,他们可以毫无阻碍地深入到中国人的生活中。”这一现象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A.《辛丑条约》的签订 | B.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
C.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 D.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