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95-1898年间,国内新创建的商办工矿企业,资本在万元以上的有六十多家,其中,80%属于轻工业,总投资额为1200多万元,平均每年设厂15家以上。不仅原来基础较好的上海、广州、汉口、天津等城市,民族工业有所发展,其他一些地方也出现了商办厂矿企业。这表明甲午战后( )
①民族资本主义企业资本总额增加,但资本仍相对较少
②民族资本主义工业门类不齐全不均衡
③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分布的地域在逐渐扩大,但仍不均衡
④民族资产阶级已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政治舞台
| A.①②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②③④ |
近代中国时势不可能给民主观念人物提供培育某种观念所需要的足够时间与理想的心境。他们必须与时间赛跑,他们的铁肩不仅要担道义,更要担救亡。从民主观念流变的角度看,风向标式的人物至少有:王韬、梁启超、孙中山、李大钊、胡适、毛泽东等。由此可见,近代中国民主思想
| A.大都与中国国情不符 | B.具有强烈的爱国色彩 |
| C.引入的国家来源相对单一 | D.受国内经济发展水平影响较大 |
1903年,张謇开始致力于南通的城市建设,一度使南通成为“中国最进步的城市”;1922年,朱葆三在上海郊区购地1000亩,欲仿南通经验建实验城,同期,荣氏兄弟在无锡尝试“劳工自治区”,此外,卢作孚在重庆北碚,陈嘉庚在福建集美均有类似的城市改造与建设的努力。这些现象在本质上反应出当时
| A.商人群体已经形成了独立的阶层意识 | B.中央集权孱弱社会缺乏有效整合 |
| C.战乱频繁民族资产阶级纷纷寻求自保 | D.中国现代化的重心已经移到南方 |
下面是民谣《炮火声战号声》的歌词对白。该民谣的流传反映出 
| A.红军重视通过多种形式发动民众 | B.人们对苏维埃政权的支持与拥护 |
| C.长征成为播撒革命火种的播种机 | D.共御外辱是全体国人的共同心声 |
马克思在《法兰西内战》中认为:“巴黎公社是由巴黎各区普选选出的城市代表组成的,这些代表对选民负责,随时可以撤换。其中大多数自然都是工人,或者是公认的工人阶级的代表。公社不应当是议会式的,而应当是同时监管行政和立法工作的机关。”下列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巴黎公社
| A.主要代表无产阶级的利益 | B.真正实现了选民当家作主 |
| C.实行议会和行政合一的政治体制 | D.是真正的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 |
在英国维多利亚时代(1837—1901年),一方面,有贵族宫殿式的庄园生活;另一方面,则是农人破败的茅屋草舍。一方面,是工厂主舒适的生活享受;另一方面,则是失业工人绝望的生存挣扎。这一时期英国著名的保守党首相迪斯雷利曾把英国说成是一个“两个民族”的国家,“当茅屋不舒服时,宫殿是不会安全的。”材料主要说明
| A.工业化带来了一定的社会危机 | B.圈地运动加剧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
| C.英国的产业结构不够科学合理 | D.自由主义政策不再适应经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