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阅读下面这首诗歌,然后回答问题。
江月晃重山
初到嵩山时作
元好问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注]犹及:还赶得上。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两句,对仗工整,借“秋风鼓角”“落日旌旗”分别从听觉和视觉两个角度,表现了边
塞景象的壮美。
B.上片后三句勾勒出一个乐观豪迈、甘愿为国效力的少年形象,其中“从军乐”的“乐”字堪称这首词的词眼。
C.下片前两句写出了大部队声势浩大,行动迅捷,作战威猛,很快就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D.这首词以边塞生活为题材,既无“将军白发征夫泪”的哀伤之气,也无“古来征战几人回”的悲慨之情。

“归期犹及柳依依”一句中,“犹及”二字使该句意蕴颇丰。请结合前后诗句具体分析。

科目 语文   题型 诗歌鉴赏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小题。
雨过山村(唐)王 建
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
妇姑相唤浴蚕①去,闲看中庭栀子花②。
注:①浴蚕:是一种养蚕的育种方法,用盐水浸泡蚕卵,下沉的选作蚕种。②“栀子花”在古诗词中常作爱情的象征,为姑娘、妇女们所喜爱。
前两句写景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诗的最后一句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其作用是什么?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小题
减字木兰花
苏轼
莺初解语。最是一年春好处。微雨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休辞醉倒。花不看开人易老。莫待春回。颠倒红英间绿苔。
[注]颠倒:心神恍惚。
这首词的上阕化用了唐朝诗人□□的诗句。()

A.王维 B.韩愈 C.杜牧 D.李贺

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下列各项中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词的上阕描写的是早春景象,而下阕中的“红英间绿苔”描写的是暮春情景。
B.用“如酥”来形容小雨,主要表现出春雨给大地万物带来的滋润和生机。
C.下阕中“花不看开”的意思是盛放的鲜花已失去了含蓄内敛之美,不值得欣赏。
D.这首词化用前人的诗句,因其情景相合,故显得浑然一体,毫无生搬硬套之感。

从情与景的关系入手,对这首词作简要的赏析。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题目。
石头城
宋刘翰
离离芳草满吴宫,绿到台城旧苑东。
一夜空江烟水冷,石头明月雁声中。
“绿到台城旧苑东”中的“绿”用得很有特色,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有人认为,“一夜空江烟水冷”中的“空江”,与唐朝刘禹锡《石头城》“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中的“空城”有异曲同工之妙,请谈谈你的理解。

阅读下面一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采桑子(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好梦频惊”是全词的点睛之笔,请结合全词谈谈引起“好梦频惊”的原因有哪些?
这首词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具体分析。

阅读下面一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凤栖梧  王庭筠
衰柳疏疏苔满地。十二阑干,故国三千里。南去北来人老矣。短亭依旧残阳里。
紫蟹黄柑真解事。似倩西风,劝我归欤未。王粲登临寥落际。雁飞不断天连水。
注:①王庭筠,金代书画名家,善诗文。官至翰林修撰,金章宗承安元年因赵秉文上书事被削职,降为郑州防御判官。②语出唐代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抒发宫女离家别亲,禁锢深宫的痛苦之情。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怎样的情感?结合全词,说说产生这种情感的原因有哪些。
“景无情不发,情无景不生”,请结合具体内容,简要分析本词景与情是如何结合的。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