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场革命爆发后,革命者宣告:“这是旧政权和教权制度的结束,是军国主义、官僚主义、剥削制度、投机、垄断和特权这一切使无产阶级遭受奴役,使祖国遭受灾难和痛苦的东西的结束。”这场革命是
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 B.法国大革命 |
C.巴黎公社起义 | D.俄国二月革命 |
有人在评述秦朝的政治变革时说:“这是一个划时代的突破和最骇人听闻的政治结构,没有封国封爵,没有公侯伯子男。当时没有一个人敢于想象皇帝的儿子们竟会跟平民一样,竟没有拥有土地,更没有拥有奴隶群。尤其是崇古的儒家学派的学者,面对着这么大的巨变,大惑不解。”儒家学派的学者“大惑不解”是因为“巨变”()
A.削弱了宗法制的作用 | B.缺乏应有的理论基础 |
C.加剧了地主阶级内部的矛盾 | D.加速了秦朝的灭亡 |
美国《时代》周刊每年年初评选一位他们认为“对世界事务发挥最大影响的个人”作为上年度风云人物。1986年1月6日,邓小平继1978年后再次被评为美国《时代》周刊1985年的“年度风云人物”,主要是因为他()
A.确立了改革开放基本国策 | B.领导中国开始了经济体制改革 |
C.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 | D.明确提出建![]() |
西藏和平解放后,党和政府非常重视发展西藏的社会经济,在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闻,西藏取得的主要成就是()
A.![]() |
B.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 |
C.建立了少数民族自治区 | D.加强了与内地的联系 |
某一电文中说:“本战役第一阶段的重心,是集中兵力歼灭黄百韬兵团,完成中间突破。占领新安镇……台儿庄、临沂等地……从北面威胁徐州。”电报内容反映的战役是()
A.台儿庄战役 | B.孟良崮战役 | C.淮海战役 | D.平津战役 |
1931年9月19日,北平部分国民党员致电国民党中央,提出“请息内争,共抗外敌”;同年11月4日。北平大学教授提出“立泯系派之见,共赴国难”。这说明()
A.日本侵华使民族矛盾激化 | B.国民党内部派系斗争激烈 |
C.中共统一战线政策被接受 | D.国共两党由对峙走向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