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7月13日至1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召开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对组织实施《教育规划纲要》作了全面部署。他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教育资源要向农村地区、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倾斜,向薄弱学校倾斜,逐步实现师资、设备、图书、校舍等均衡配置。材料体现了( )
①我国政府履行文化职能
②当前政府的工作中心是促进教育公平
③我国政府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
④我国政府的宗旨是为人民服务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③④ | D.①②④ |
城市群的崛起以及城市群之间的交通需求,意味着以短途运输为主的公路已不能跟上形势,运载量小的航空运输也难完成新的使命,高铁应运而生。这说明
A.实践具有社会性历史性 |
B.想问题办事情要从实际出发 |
C.建设高速铁路是经济发展的需要 |
D.客观规律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 |
2006年月10月26日,在梯级调度中心,根据显示屏上所显示的水位和上游入库流量的变化,最终由中国三峡总公司总经理李永安宣布156米蓄水成功;然后少数媒体记者将沿坝顶公路一睹“高峡出平湖”的新景观。156米蓄水成功意味着三峡工程又取得了重大进展。三峡工程的兴建表明
A.人的主观能动性是巨大的,可以创造和改变规律 |
B.在实践基础上形成的认识具有预见性和创造性 |
C.人们能利用对规律的认识,改变和创造规律起作用的条件 |
D.在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人定胜天 |
(原创题)2006年10月9日,朝鲜进行核试验,引起国际社会高度关注。一旦东北亚地区因朝鲜进行核试验而造成局势紧张,目前良好的经济发展势头将会戛然而止。温家宝用“十字路口”来形容目前朝鲜半岛核问题所处的局势:“何去何从,事关东北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各方要看到形势的严峻性,也要看到希望,以对未来负责的态度,努力解决这场危机。“何去何从,事关东北亚乃至世界的和平与稳定”之所以如此,是因为
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 |
B.要坚持发展的观点看问题 |
C.事态发生,其结果是难以预测的 |
D.整体对局部具有决定作用 |
2006年朝鲜实施地下核实验后,国际社会普遍表示反对,而朝鲜方则认为“这是一次历史性事件,能给朝鲜带来幸福”。上述分歧说明
A.社会条件不同,人们对同一现象的反映不同 |
B.知识构成不同,人们对同一现象的反映不同 |
C.利益出发点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 |
D.思维方式不同,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和评价不同 |
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从2006年9月1日起正式实施。教育部要求各地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重点班。地方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合理配置公共教育资源,切实加大对薄弱学校的支持力度,加快推进区域内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教育部要求各地依法规范公共教育资源配置,不得举办各种名目的重点学校、重点班,从哲学角度看,这是
A.坚持从实际出发,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B.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
C.坚持两点论,一分为二看问题 |
D.从整体着眼,统筹兼顾,全面安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