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人的革命精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主体,具有深厚的民族性、鲜明的时代性和先进性。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特别是在改革开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继续弘扬中华民族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精神增添新的时代内容,把中华民族精神提升到一个新水平。这表明( )
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
②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中华民族精神形成和发展的领导力量
③中华民族精神始于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中
④中国共产党肩负着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革命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③④ | D.④ |
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以下观点不能体现这一变革的有
A.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
B.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 |
C.运动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运动 |
D.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根据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要使上层建筑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必须
A.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 B.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 |
C.不断地进行改革 | D.促进生产关系的发展 |
“卧佛寺,是英语office(办公室)的谐音。想进办公室做白领就得去卧佛寺烧香。”这种说法违背了联系的
A.普遍性 | B.客观性 | C.多样性 | D.绝对性 |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指出:当前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的问题。这一观点
A.坚持抓重点,同时不忽视次要矛盾 | B.坚持分清主流和支流 |
C.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 D.是主观存在的客观反映 |
“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