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干细胞是一种未充分分化,尚不成熟的细胞,具有再生各种组织器官的潜在功能。右图表示干细胞继续发育的三个途径,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氨基酸被B细胞从外界吸收,在游离核糖体中合成多肽,共穿过____层磷脂双分子层。
(2)若D细胞分泌物是某种分泌蛋白,则
其开始合成到分泌出细胞,体现了生物
膜的 ___特点。脂质的合成与图
中的 (填数字序号)有关。
(3)个体发育过程中,导致C细胞和D细胞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如果在增殖过程中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DNA分子受损,使 发生突变,则会产生癌细胞。
(4)D若是人体细胞,则人在安静状态和剧烈运动状态下,消耗同样多的氧气,产生的二氧化碳量前者 后者(填多于、少于或等于)。
(5)植物细胞与图中A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相比,前者的主要特点是 。
Ⅱ。某研究小组的同学利用样方法研究某地A,B 0C三个不同区域的植物群落,同时还测量了各种土壤特征和环境因素,结果见下表:
植物种类 |
A区域 |
B区域 |
C区域 |
非生物因素 |
A区域 |
B区域 |
C区域 |
草 |
3 |
5 |
9 |
风速 |
低 |
高 |
高 |
蕨类植物 |
7 |
5 |
8 |
距地面1.5米的光强 |
低 |
中 |
高 |
灌木 |
5 |
4 |
2 |
土壤湿度(%) |
48 |
35 |
15 |
松树 |
0 |
2 |
0 |
土壤的有机物(%) |
6.5 |
3.8 |
2.5 |
落叶树 |
15 |
5 |
0 |
土壤深度(cm) |
>300 |
≈100 |
<15 |
土壤含氮量(mg·kg-1) |
9.4 |
2.5 |
2.4 |
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调查结果判断,物种丰富度最大的区域是 。B区域草、蕨类植物、灌木、松树以及落叶树都有分布,体现了群落结构的 现象。
(2)A区域可看成一个生态系统,除了表中列举的以外,生态系统的结构还应该包括 。
(3)调查A区域草本植物上的蚜虫密度,应该采用 法。据表中非生物因素分析,落叶树在C区域不能生长的主要原因是 (任说一点理由)。
(4)右图代表A区域所形成的某条食物链,若戊种群的能量为5.8×109kJ,乙种群的能量为1.3×108kJ,丁种群的能量为1.5×108kJ,则甲种群最少可获得的能量是 kJ。
(5)将C区域的植物全部去除,改为农田,容易造成生态系统抵抗力稳定性降低,其原因是 。
如果三个独立分离的基因,各有两个等位基因(如Aa、Bb、Cc),共同决定某一植物的高度。当有显性基因存在时,每增加一个显性基因,该植物会在基本高度2cm的基础上再增加2cm。请回答:
(1)纯合子AABBCC(14cm)×aabbcc(2cm)之间杂交产生的F1子代高度是_________cm。
(2)F1×F1杂交后子代中高度为4cm、6cm和8cm的基因型分别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种。
(3)F2中和亲本高度相等的比例是________。
(4)F2中与F1一样高的纯合子的植株比例是________。
在一定浓度的CO2和适当温度条件下,来测定某植物叶片在不同光照条件下的光合作用速率,下图甲是光照强度与该植物叶片光合作用速率的关系示意图,请分析此图并回答:
图甲 图乙
(1)在实验中保持温度恒定的意义是_____ ___,该实验中以单位时间单位叶片面积的O2释放量作为测定光合速率强弱的指标,本实验中也可以以___ __,_____ __作为测定指标。
(2)在图甲中a点所示条件下,该植物叶肉细胞内能产生ATP的部位是_____ _ _____和____ _ ______。在一昼夜中,将该植物叶片置于10klx光照条件下8h,其余时间置于黑暗中,则每100cm2叶片一昼夜中O2将释放量为_______mg。
(3) 随着光照强度的不断增大,影响光合作用速率在cd段趋于平稳的环境因素有_____ ______、____ _______等。
(4)将图甲中b点所代表的光照强度下,CO2的转移方向在图乙中用箭头标出。
下图为一动物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1)上述结构图只有通过_________________才能观察到。
(2)能发生碱基配对的细胞器有____________(填图中序号)。
(3)若上图示是人的大腿肌细胞,在人进行长跑时,大腿感到酸痛。在此细胞的_______(填图中序号)中产生使肌肉细胞疲劳的物质。
(4)如果该细胞能产生抗体,则抗体失去活性后被吞噬细胞吞噬,在吞噬细胞内水解后的终产物是____________。
(5)若以上所指为同一生物体内3种细胞(肌细胞、肝细胞、产生抗体的细胞),其核内所含的DNA和细胞内所含的RNA是否一样?____________________ _,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 __ _ _。
(14分。每空1分)下图为细菌生长曲线,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段为____________期,BC段为_____________ 期。
(2)大量合成细胞分裂所需的酶和ATP的时期在________期,
若扩大再生产选取菌种最好在__________期,该期细菌的增长呈____型增长。
(3)从BC段进入CD段可能的原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发酵工业为了获得较多的代谢产品,需延长__________期,此时除了要适当补充营养物质外,还应严格控制的条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5)若在培养中灭菌不严格混入了青霉菌,那么初期出现的生态学现象是___________,一段时间后发现细菌大量死亡,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从生存斗争角度考虑,种内斗争最激烈的是________________期。
(8分,每空1分)在培育转基因植物的研究中,卡那霉素抗性基因(kan)常作为标记基因,只有含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细胞才能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生长。下图为获得抗虫棉的技术流程。请据图回答:
(1)A过程需要的酶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B过程及其结果体现了质粒作为运载体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个是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另一个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C过程的培养基除含有必要营养物质、琼脂和激素外,还必须加入________________ 。
(4)如果利用DNA分子杂交原理对再生植株进行检测,D过程应该用________________作为探针。
(5)科学家发现转基因植株的卡那霉素抗性基因的传递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①将转基因植株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杂交,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1:1。
②若该转基因植株自交,则其后代中抗卡那霉素型与卡那霉素敏感型的数量比为____。
③若将该转基因植株的花药在卡那霉素培养基上作离体培养,则获得的再生植株群体中抗卡那霉素型植株占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