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初期,魏国李悝首倡“尽地力之教”,实施平抑米价的平籴法,以免谷贱伤农;同时制定《法经》六篇,以为“王者之政,莫急于盗贼。”故以盗法为《法经》首篇。材料反映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 A.私有制开始确立,盗贼现象普遍 | B.小农经济脆弱,农民破产沦为盗贼 |
| C.商人不满平籴法,转而沦为盗贼 | D.重农抑商政策,导致礼乐制度崩溃 |
位于广西贵港市的翼王亭,亭上有石达开所作的对联“忍令上国衣冠沦诸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后来,李宗仁为该亭题写了“还我河山”的横匾。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 A.“还我河山”充分表现了石达开的英雄气魄 |
| B.石达开把推翻清王朝统治作为其主要奋斗目标 |
| C.抗击外国侵略,挽救民族危亡是石达开参加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动机 |
| D.石达开的民族意识是狭隘的 |
有资料载,广东罗定籍的国民革命军军长蔡廷锴由于重创日军,成为国民英雄。“蔡廷锴将军牌香烟”成了是年广州最受欢迎的爱国年货。蔡廷锴将军重创日军是指其
| A.在九一八事变后打响东北抗日武装斗争第一枪 |
| B.在一二八事变后率领十九路军奋起抵抗 |
| C.在长城抗战中率部收复喜峰口 |
| D.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
“中国为酷爱和平之民族,过去四年余之神圣抗战,原期侵略者之日本于遭受实际之惩创后,终能反省……不料残暴成性之日本,执迷不悟,且更悍然向我英美诸友邦开衅……兹特正式对日宣战”。这一告示发表的直接历史背景是
| A.九一八事变爆发 | B.全面抗战开始 |
| C.太平洋战争爆发 | D.国共合作宣言公布 |
梁启超评价辛亥革命具有“空前巨大的意义”。“第一、觉得凡不是中国人都没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第二、觉得凡是中国人都有权来管中国人的事”。由此可见,梁启超认为辛亥革命的作用是
| A.增强了国民的民族民主意识 | B.打击了帝国主义侵略势力 |
| C.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 | D.开启了思想解放的闸门 |
七七事变是因日本驻军在北平附近宛平县城外卢沟桥演习,无理挑衅而引起。日军有权驻扎北平附近,所依据的条约
| A.是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
| B.开放了包括杭州在内的新的通商口岸 |
| C.英国、美国、俄国、德国等多国参与了条约的签订 |
| D.列强互相承认了在华利益,形成共同宰割中国的局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