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魏太武帝与南朝交战,其战书上写道:“吾今所遣斗兵,尽非我国(鲜卑)人。城东北是丁零与胡,南是氐、羌。设使丁零死,正可减常山、赵郡贼;胡死,减并州贼;氐、羌死,减关中贼。”这不能说明( )
A.北魏统治者实行民族歧视政策 | B.我国北方处于分裂状态 |
C.北魏统治范围民族种类众多 | D.我国处于大分裂状态 |
南朝沈约在《宋书•谢灵运传论》中说:“原其飇流所始,莫不同祖《风》《骚》。”下列作品在创作风格上,可与《风》、《骚》对应的是()
A.①②、②③ | B.①②、③④ |
C.②③、①④ | D.②④、①③ |
与四大发明促进了欧洲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转变一样,儒家思想也曾在欧洲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备受启蒙思想家的推崇,他们主要是挖掘和改造了儒家思想中的()
A.富于人文精神的政治观 | B.主张渐进改良的历史观 |
C.躬行道德本位的伦理观 | D.强调贵贱有序的阶级观 |
张岱年教授认为:“中国在明清时期就出现了早期启蒙思想,欧洲17、18世纪也产生了启蒙思想,但前者是中世纪末期的产物,而后者是近代社会的宣言书。”对“近代社会宣言书”理解最为契合的是()
A.冲破了宗教神学的禁锢 | B.推动了自然科学的发展 |
C.描绘了“理性王国”蓝图 | D.鼓舞了民族独立的斗争 |
启蒙思想家卢梭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把自己以及自己的全部力量置于全体意志最高指导之下,而且在我们的共同体中接纳每个成员作为全体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上述思想的核心原则是()
A.天赋人权 | B.自由平等 |
C.三权分立 | D.社会契约 |
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曾把文艺复兴和地理大发现称为近代“黎明之曙光”,而把宗教改革称为“黎明之曙光以后继起的光照万物的太阳”。黑格尔之所以这样评价宗教改革是因为这场改革 ( )
A.创立了许多新的宗教派别 |
B.为社会的发展提供了精神动力 |
C.提出了许多新的宗教观点 |
D.使社会各阶层破除了宗教迷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