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贝尔奖获得者道格拉斯•诺斯写道:“假设一位古希腊人被奇迹般地送到1650年的英
国,他或她会发现许多熟悉的事物。不过,如果希腊人再晚两个世纪被送来,就会发现,自己宛如置身于一个‘幻想’的世界,什么都不认识,甚至什么都不理解。”作者提出后一种假设的主要历史依据是( )
| A.工业社会形成与发展 | B.人口爆炸性增长 |
| C.经济全球化进程加速 | D.各国间交往密切 |
面对经济大危机,美国总统罗斯福曾说:“(政府)如果对老者和病人不能照顾,不能为壮者提供工作……听任无保障的阴影笼罩每个家庭,那就不是一个能够存在下去,或者应该存在下去的政府。”这段话预示罗斯福政府将( )。
| A.发动农业集体化运动 |
| B.建立社会保障制度 |
| C.推行企业国有化政策 |
| D.推行自由放任政策 |
据记载,罗斯福实行新政后两年多的时间,美国农产品价格回升,农业收入明显增加,农民的破产情况得到遏制。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是因为国家( )。
| A.实行了《全国工业复兴法》 |
| B.调整农产品结构,防止农产品过剩 |
| C.调控市场,降低农产品价格 |
| D.实行以工代赈,解决农村劳动力过剩问题 |
下列因经济危机引起的历史现象中,与世界民主化、一体化发展趋势背道而驰的是( )。
①法西斯势力猖獗
②提高进口商品关税
③不断出现示威游行
④加紧对殖民地的掠夺
| A.①②③ | B.①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②③④ |
胡佛在1928年的竞选演说中夸口说,如果他当选总统,将使美国人家家锅里有两只鸡,家家有两辆汽车,可是不久却出现了下图中的情况。其原因不包括( )。
| A.胡佛太过于相信“自由放任”的传统经济思想 |
| B.胡佛认为市场机制能自动调节经济活动 |
| C.胡佛认为美国制度完美无瑕 |
| D.胡佛认为政府应该把失业、救济等问题解决好 |
1930年,假如你从中国广州出发,前往美国、英国、苏联,沿途看到的不会是( )。
| A.中国:战乱频繁,逃亡的流民很多 |
| B.美国:经济繁荣,工业生产高涨 |
| C.英国:提高关税,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 |
| D.苏联:机器隆隆,但人们衣着单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