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结核杆菌感染人体后,只通过相应的抗体就能将病菌彻底消灭 |
| B.小鼠杂交瘤细胞合成的单克隆抗体会被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为抗原 |
| C.吞噬细胞、效应T细胞对抗原有特异性识别能力,而效应B细胞则没有 |
| D.过敏原再次入侵机体时,过敏原与抗体结合,引起免疫细胞释放组织胺 |
一个完整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包括: ( )
| A.食物链和食物网 | B.生态系统的成分和生态系统的营养结构 |
| C.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 | D.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无机环境 |
2010年担任世博会的保安们长时间不吃饭、不喝水、不休息,体内激素含量变化正确的是()
| A.甲状腺激素增多,胰高血糖素减少 |
| B.促甲状腺激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
| C.胰岛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减少 |
| D.胰高血糖素和抗利尿激素均增多 |
下面是与促胰液素发现过程有关的四个实验,有关分析错误的是( )
①稀盐酸―→小肠肠腔―→胰腺分泌胰液
②稀盐酸―→静脉血液―→胰液不分泌
③稀盐酸―→小肠肠腔(去除神经)―→胰腺分泌胰液
④小肠黏膜+稀盐酸+沙子制成提取液―→静脉血液―→胰腺分泌胰液
| A.①与②、②与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不是稀盐酸直接作用的结果 |
| B.要证明胰液分泌还受不受神经的调节应该再设计实验继续探究 |
| C.①②③④对比说明胰液分泌受小肠黏膜产生的物质由血液运输来调节 |
| D.促胰液素是人们发现的第一种激素,是由胰腺分泌的 |
如图所示,图1为细胞膜亚显微结构示意图,图2为突触结构示意图,则正确的是( )
| A.图1中Ⅰ侧为细胞膜内侧,Ⅱ侧为细胞膜外侧 |
| B.脂质分子可优先通过细胞膜与图1中A密切相关 |
| C.图2中E为突触后膜,F为突触前膜,C物质被释放出来依靠主动运输 |
| D.图2中C的名称为神经递质,C与D结合后,突触后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外负内正 |
当人吃了过咸的食物时,机体对细胞外液渗透压的调节过程有如下几步,其中正确的是()
①下丘脑渗透压感受器兴奋②大脑皮层兴奋产生渴觉
③下丘脑神经细胞分泌抗利尿激素增加④摄水量增加⑤减少尿的排出
| A.①→②→③→④→⑤ | B.②→①→④→③→⑤ |
| C.①→②→④或①→③→⑤ | D.②→①→④或②→①→③→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