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陆地,他们也会到达那里。”――诗人 卡蒙斯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陷入了重围……。
材料二 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1679年颁布的《人身保护法》,使公民的人身自由得到障。……1660年,一些学者也创立了皇家学会……伦敦成了欧洲的科技活动中心和近代实验科学的发源地。丹尼斯、帕辛……的实验对蒸汽机的发明起了重大作用。英国棉纺织机在东印度的影响却是急性的。1834~1835年的东印度总督确认:“这样的灾难在商业史上几乎是绝无仅有的。织布工人的尸骨把印度平原漂白了。”英国是蒸汽机的故乡……可是煤烟带给英国的灾难是将房屋、树木、雕塑、桥梁一切都将被熏成黑色,就连泰晤士河也不例外。……伦敦的烟雾中毒事件也是开世界之先……
材料三 随着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人类由传统农业社会进入现代工业社会,人类历史实现了从分散的地域性历史向整体的世界历史的重大跨越,开始了工业文明的全球扩张。
材料四 “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衣冠楚楚的绅士和淑女与衣衫褴褛的下层民众同挤一列火车,还得处处给人让路。保守人士惊呼,铁路会带来某种“平等化的危险”。民主人士拍手称赞:“我看到这列火车真高兴,我想封建制度是永远一去不返了。”
材料五 恩格斯说:“科学是一种在历史上起推动作用的革命的力量。”
请回答问题:
(1) 两次工业革命中交通工具变革有哪些重大发明(各举两例)?(4分)
(2)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世界市场形成的过程?
(3)依据材料二、三、四、五,借鉴英国的经验教训,你认为我国在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
(4) 两次工业革命分别给中国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4分)
新航路开辟以来,世界经济联系不断加强,经济格局也在发生变化。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第一次科技革命,其以牛顿建立的经典力学体系为背景,以蒸汽机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引发了一场生产工具和动力机制的革命……19世纪70年代前的英国,仅占世界人口2%左右却掌握了世界工业生产的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世界贸易的五分之一到四分之一。
——曾慧琴《“世界工厂”的内涵变迁和生命周期论》
材料二首先完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较为复杂的工业产业链各个环节都占据一定的优势,之后通过两次世界大战的机遇和地理优势崛起为最大的军事霸权和金融霸权国家,这是美国在担当世界工厂期间的发展路线图。
——刘夙《“世界工厂“今昔》(原载于《南风窗》2014年第5期)
材料三2010年世界制造业产出排名
排名 |
国家 |
制造业产出额(10亿美元) |
与2009年相比增长率(%) |
1 |
中国 |
1995.40 |
12.3 |
2 |
美国 |
1951.60 |
6.6 |
3 |
日本 |
1027.40 |
18.6 |
资料来源:IHS Global Insight,转引自Michael Hennigan,China Became the World’s Biggest Manufacturer(制造商) in 2010;US Loses Crown Held since 1895.
材料四近十多年来,MADE IN CHINA遍及世界,很多人把世界工厂的桂冠送给了中国。但我们的制造业承接了大量西方转移的产业,并不是在原创技术上发展起来的,因此,MADE IN CHINA也成了廉价低端产品的代名词。这让国人难以接受,于是,我们提出了工业转型升级,目标是要成为高端产品的生产制造基地,还要像美国那样,成为研发、营销中心。
——《中国 与世界工厂说再见》
请回答:
(1)19世纪中期,英国在世界经济格局中居于什么地位?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其成因。
(2)19世纪末至20世纪四五十年代,美国逐渐成为资本主义世界头号经济强国并不断强化这一地位,据材料二归纳原因。
(3)材料三中,IHS Global Insight(全球最大的经济和金融分析机构之一)提出了什么观点?结合材料四驳斥这一观点。
(4)大国崛起的经历可以给我们以很大的启发,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建议。
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进行着各自的探索,但现代化发展模式殊途同归。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在1945年之后,在理论上存在着两个相反的典型社会形态。其中一端最好的体现者是苏联,所有的资本都由国家拥有,按照需要提供给管理者和工人,所有的生产和交换都由公共权力机构预先制定计划。在苏联式社会主义中,政府的角色是无所不包的。另一端是由美国来代表的,这种体制之下经济交换通过市场机制进行,资本由私人所有,而私人所有者自己来选择投资渠道并决定工作机会的提供。
——R·R·帕尔默《世界现代史》
材料二 从二战结束到20世纪70年代初期,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理论,出现了经济发展的“黄金时期”……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为缩小贫富差距,减少因贫困引发的社会问题,进行了政策的调整……商业、运输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电信业、水、电、煤气供应等公共事业在不断扩大……(20世纪九十年代)在美国形成了一种以知识经济为基础、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节选自《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2》(人教版)
材料三集中主要力量进行以苏联帮助中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的、由限额以上694个建设单位组成的工业建设,1953年底,鞍山钢铁公司大型轧钢厂等三大工程建成投产。1956年,中国第一个生产载重汽车的工厂——长春第一汽车制造厂生产出第一辆汽车……1957年生产钢535万吨,原煤1.3亿吨,粮食1.95亿吨。
——转引自洪向华《强国之路》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指出二战后初期美苏的不同经济体制。
(2)根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简述二战后的资本主义国家有哪些新的变化?
(3)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指出苏联模式对20世纪五十年代中国的工业、经济体制分别有何影响?结合史实说明:1978年以后,中国在这两方面采取了哪些措施逐步摆脱苏联模式的束缚?
(4)综合上述材料回答:你获得什么启示?
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的发展过程历经沧桑。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1846年包世臣记载:“近日洋布大行,价才当梭布三分之一,吾村专以纺织为业,近闻已无纱可纺。”……1865年由英商佛南于创办耶松船厂于上海虹口。… …其第一年度纯利与资本的百分比为13.5%,第二年即升至21%。同治五年(1866年)上海发昌机器厂创建。建厂时只有一座打铁炉,四五个人,专为美商的“老船坞”加工、制造船舶批零配件。三年以后,它开始用车床生产,由一个手工锻炼作坊转化为近代企业。
——摘自人教版必修二教师用书
材料二 下图为1913、1919年轻工业、重工业生产发展情况表
材料三(永利铔厂)厂址选在南京长江北岸的卸甲甸。当时,这里是一片荒无人烟的芦苇滩。永利铔厂在1934年7月破土动工。1937年2月生产出了中国第一批硫酸铵,日产硫酸铵150吨、硝酸40吨,填补了我国基础化学工业的空白。永利铔厂建立后,卸甲甸一带被称为大厂镇。……日军进攻南京,永利铔厂沦陷。范旭东摆脱了敌人的威逼和利诱,毅然率领全部技术人员西迁入川。永利铔厂的一些主要设备被日军拆运到日本。
——陈安吉主编《名人与南京》
请回答:
(1)上海发昌机器厂的性质是什么?结合材料一分析其产生的历史条件。
(2)根据材料二概括这一时期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状况。
(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永利铔厂创办时期的有利条件。据材料三指出该厂的历史贡献。
(4)综合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因素。
政府的决策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国不农,则与诸侯争权不能自持(自保)也,则众力不足也。事商贾,为技艺,皆以避农战;民以此为教,则粟焉得无少,而兵焉得无弱也?……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治理)也,纷纷则不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
——《商君书·农战》
材料二松江府“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所由供百万之赋……全赖此(棉织)一机一杼”。苏州府 “郡城之东,皆习机业。……计日受值”;盛泽镇“俱以蚕桑为业”。湖州府 “俗皆织绢”;“惟湖以蚕……官赋私负咸取足焉”;南浔镇“烟火万家”。
——摘编自明清史志资料
材料三清代中期农业税与工商杂税变化趋势图
材料四清代统治者坚持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要避免“为农者相率而趋于工矣”。为此,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全国各地税关税卡林立,“关津有过路之税,镇集有落地之税。”
——摘编自白寿彝《中国通史》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商鞅的经济政策并说明其理由。
(2)据材料二、三概括明清时期出现的经济现象。
(3)据材料四归纳:面对经济的变化,清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对策?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其消极影响。
(4)综合上述材料,就政府决策和经济发展的关系谈谈你的认识。
(12分)阅读材料:
材料一:1844年英国议会通过一项法令,规定8至13岁的儿童每天工作6.5小时,外加3小时教育时间;13至19岁的青工和女工每天工作12小时。1847年5月,十小时工作日的提案在下院通过,6月8日"十小时法案"得到王室批准成为法令。
——《英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
材料二:二战后,发达国家在生产力提高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走上了福利国家道路,但福利政策的长期实行导致巨额公共开支,国家不堪重担,社会成员劳动积极性下降,国家生产和国民收入增长缓慢。
——《世界文明史》
请回答:
(1)材料一在社会保障方面的突出特点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指出二战后发达国家建立起比较完善社会福利制度的原因。综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