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美国以“联合国军”名义入侵朝鲜,其后果有
①阻挠了中国解放台湾 ②使日本军国主义回潮 ③美苏战略重点东移 ④加剧东西方冷战对峙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④ | C.①② | D.①③④ |
张衡的《西京赋》中有“郭开九市,通阛带阓,旗亭垂立,俯崇百隧”之语,这表明当时 ()
A.洛阳城交通便利,四通八达 |
B.长安城设立有多个商业区 |
C.洛阳城商业繁荣,商铺林立 |
D.长安城商业受到严重打压 |
“中国”一词在出土文物中最早见于西周初年青铜器“何尊”的铭文:“余其宅兹中国,自之薛(又)民”,意思是建都于天下的中心,从这里统治人民。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铭文表明西周开始出现国家 |
B.青铜器‘何尊’是由官府督造的 |
C.铭文说明西周时盛行郡县制 |
D.“中国”一词在西周和现在意思一致 |
1957年西欧六国签订《罗马条约》。对此,美国总统艾森豪威尔在会见法国代表团时说:“(欧洲)共同市场建成的那一天,将是自由世界最美好的日子之一,甚至要比赢得战争(指‘冷战’)胜利的那一天更加美好。”美国支持“共同市场”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美国希望欧洲一体化为美国霸权服务 |
B.欧洲一体化旨在摆脱美苏“冷战”的威胁 |
C.欧洲一体化增强了其对抗美国的实力 |
D.“冷战”的形成是欧洲一体化的必备条件 |
学者法里德·扎卡里亚在《后美国时代》(2008年)的文章称:我们正在经历着现代历史上第三次重大的力量转变。第一次是15世纪前后以欧洲为代表的西方世界崛起……第三次是最近二十年开始的美国之外的世界崛起。对此认识正确的是()
A.15世纪结束了基督教对西方世界的精神统治 |
B.以工业革命为起点,欧洲世界开始崛起 |
C.在第三次转变中美国失去了世界大国的地位 |
D.欧盟、日本、俄罗斯等力量推动了第三次转变 |
到2006年底,有1478名来自中国的维和军事人员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展示了中国热爱和平、积极履行国际法义务的负责任大国形象。它反映出新时期我国外交政策的特点之一是()
A.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
B.重视经济外交和不结盟外交 |
C.重视同世界大国建立不同类型的“伙伴关系” |
D.开展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