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但它往往后发制人,在两次大战前后期的态度都发生过从中立到参战的变化。
材料一 (在)1815-1914年的百年间,大国间的战争几乎都不出自家门前的区域。……但是这一切,到了1914年都改变了……这一切现象当中,意义最为重大的改变,却要数美国人的参战。美国的加入,从此决定了20世纪历史的面貌。……
——霍布斯鲍姆
材料二 美国总统罗斯福在1940年底说,我们现在竭尽全力支援保卫自己、反对轴心国进攻的国家……我们必须成为民主国家的伟大兵工厂。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态度发生上述变化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2)分析上述态度的变化对两次战争进程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的影响。
(3)结合美国在两次战争中的表现谈谈你的认识。(若言之有据,条理清楚都可给分
阅读材料:
材料一: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
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材料三:但事实仍然是,他仍以一种外来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加强的。——他的非法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感到厌恶。……
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用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欧洲人民会“转而反对其导师?”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王者承天意以从事,与天同者,大治;与天异者,大乱。
——《春秋繁露》
材料二 “天道,自然也,无为;如谴告人,非自然也。”
——《论衡·遣告》
材料三人之所以生者精气也,列经而精气灭。能为精气者血脉,人死血脉竭,竭而精气灭,灭而形体朽,朽而成灰土,何用为鬼?
——《论衡·论死》
回答: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董仲舒的主要主张,并分析这一主张在当时进步的历史作用。
(2)从材料二我们可以看出王充心目中的“天”和董促舒心目中的“天”有何不同?从材料三我们可以看出王充反对当时盛行的什么主张?
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秦朝初年,丞相王绾和廷尉李斯在实行何种地方行政制度问题上,形成了两种不同的意见,一个主张实行分封制,一个主张实行郡县制。对此,)始皇曰:“天下共苦战斗不休,以有侯王。赖宗庙,天下初定,又复立国,是树兵也,而求其宁息,其不难哉!”司马迁:“秦无尺土之封,不立子弟为王、功臣为诸侯者,使后无战攻之患。”
——(《史汜·秦始皇本纪》)
材料二:“汉兴之初,海内新定……惩戒亡秦孤立之败,于是割裂疆土,立二等之爵。”
——《汉书·诸侯手表序》
材料二:(晁错)说上日:“昔高帝初定天下,昆弟少,诸子弱,大封同姓……今削之亦反,不嗣之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反迟,祸大。”
——《史记·灵王刘濞列传》
材料四:(主父)偃说上日:“愿陛下令诸侯分得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英国,必稍自弱矣。”
——《汉书·主父偃传》
回答:
(1)根据材料一,说明秦始皇是怎样认识地方行政制度建设问题的?基于此种认识,他做出了什么样的决策?对此,司马迁持何态度?
(2)根据材料二,说明西汉初年为何义实行分封制,建立于国?
(3)晁错和主父偃在解决王国问题上的建议有何不同?
(4)两汉为了加强中央集权,还创立了哪些政治制度?
阅读材料:
在商、周时,商业都由官府垄断。春秋后期,开始出现了独立的工商业者。战国时的手工业者已经分工很细,有冶金工、陶工、木工、车工、皮革工等。手工业者要以“械器易粟”、农民要“以粟易械器”,都要通过市场进行交换。大小地主剥削来的农产品,也要通过商人换取奢侈品。同对,全国各个地区的土特产,也要通过交换进行沟通。战国时,南方的土特产是木材、矿产、海产和_兽等。东方的土特产是鱼、盐等海产和丝、麻等织品。西方的土特产是矿物、铁、池盐、鸟兽、皮尊等。北方的土特产是犬、马、驼等家畜和枣、栗、果树。这四个地区的土特产是相互交流的。一一《中国古代经济简史》
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工商业发展的主要特点。
阅读材料:
材料一:对德国来说,拿破仑并不像他的敌人所说的那样,是一个专横跋扈的暴君,他
在德国是革命的代表,是革命原理的传播者,是旧的封建社会的摧毁人。
——恩格斯《德国状况》
材料二:拿破仑在其所有征服地区贯彻法国革命的一些基本原则,他废除封建制度和农奴制,承认所有公民的平等,实施其著名的法典。
材料三:但事实仍然是,他仍以一种外来统治,在必要的地方,是凭武力加强的。——他的非法臣民终于渐渐对征购、赋税、征兵、战争和关于战争的谣言感到厌恶。……
因而,法国革命的思想意识对其创始人发生了反作用。拿破仑所“冒犯”的人民先是因“自由、平等、博爱”的口号而觉醒并充满热情,然后又在其导师背叛自己的原则时转而反其导师。
——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回答:
(1)用材料二和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一中的观点。
(2)根据材料三和所学知识,分析为什么欧洲人民会“转而反对其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