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图为世界某平原上的历史名城示意图,读图,完成下列各题。

18世纪中期,当地开发资源兴起的支柱产业部门最可能是   (   )

A.钢铁工业 B.旅游业 C.高新技术产业 D.乳畜业

该城市形成的主要区位因素是    (   )

A.国家政策扶持,港口服务功能多 B.背靠经济发达地区,经济腹地广阔
C.劳动力密集,旅游资源丰富 D.河流提供了水源,内河航运条件较好

根据图中反映的信息,该地旅游源开发的优质条件有(   )
①地貌独特,气候温和湿润   ②旅游资源类型多样
③商业街的形成            ④陆路运输条件好

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不同国家城市化过程的主要特点及其意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关于世界各大洲分界线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南美洲和南极洲的分界线是麦哲伦海峡
B.亚洲和非洲的分界线是波斯湾、苏伊士运河
C.非洲和欧洲的分界线是直布罗陀海峡、地中海、土耳其海峡
D.南美洲和北美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

读等高线示意图,已知a>b。读图回答11~13题:

有关P、Q两处地形的正确叙述 ()

A.P为山坡上的洼地,Q为山坡上的洼地
B.Q为山坡上的洼地,P为山坡上的小丘
C.P、Q均为山坡上的小丘
D.P、Q均为山坡上的洼地

若b的海拔高度为200米,a的海拔高度为300米,则P、Q处的海拔高度为()

A.200<P<300,300<P<400
B.300<P<400,100<Q<200
C.100<Q<200,200<P<300
D.200<Q<300,300<P<400

根据上题P、Q处的相对高度可能为 ()

A.100-300m B.200-300m C.0-100m D.300-400m

读我国某地区等高线地形图,回答8~10题。

图中陡崖处的相对高度最少是()

A.40米 B.30米 C.20米 D.10米

图中支流汇入干流处与甲点处的纬度和经度差分别约为 (  )

A.0.5°和1.5°
B.0.25°和0.5°
C.0.5°和0.25°
D.1.5°和0.5°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①该地区河流一年可能会出现两次汛期
②该地区农作物一年可以两熟
③水稻和甘蔗是该地区最主要的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
④该地区属于我国的中温带半干旱地区

A.① B.①② C.②③ D.①③④

有甲、乙两张图幅相同的地图,其中甲图的比例尺为乙图的1/3,那么()

A.甲图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是乙图的1/3倍,甲图表示的范围是乙图的1/9倍
B.甲图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是乙图的1/3倍,甲图表示的范围是乙图的9倍
C.甲图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是乙图的3倍,甲图表示的范围是乙图的9倍
D.甲图1厘米表示的实地距离是乙图的3倍,甲图表示的范围是乙图的1/9倍

图为两幅经纬网图,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方位的正确叙述是 ( )

A.甲在乙的东南方向
B.丙在乙的东北方向
C.丁在甲的西北方向
D.乙在丁的西南方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