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牛首,秋栖霞”。明媚的4月,某班同学到南郊风景区牛首山踏青野炊。活动中,同学们携带了铁锅、牛肉、面条、西红柿、食用油、食盐、味精、食醋、去污粉(有效成份为碳酸钠)等物品。
(1)同学们携带的食品中,面条提供的主要营养素是__▲____。
(2)携带过程中,小军发现装食盐和去污粉的瓶子标签丢了。若要将它们区分开来,适宜选用___▲_____(填所携带的物品名称)。
(3)在“简易灶”上悬挂野炊铁锅时,小明生火后小心调节野炊锅到合适的高度。这样做的原因可能是 ▲ 。
A. 使用焰心加热 B. 使用内焰加热 C. 使用外焰加热
(4)食物全部烧熟后,小明用适量水浇在继续燃烧的木材上,火焰很快就熄灭了。小明灭火的原理是___▲____。
(5)通过铁锅能将食物烧熟,是利用了金属铁的___▲__性。野炊结束时,小辉用干布抹去铁锅表面的水珠。这样做的目的是____▲_______。
用化学用语填空:
⑴ 1个磷原子。
⑵ 2个锌离子。
⑶ 3个水分子。
⑷ 氧化镁。
⑸ 氯化铝中铝元素显+3价。
小明在化学实验室发现一瓶无色溶液如图13,老师告诉他,这瓶可能是氢氧化钠、氯化钠 、碳酸钠、浓硫酸四种溶液中的一种
(实验时可用的药品有:
、
、稀盐酸三种溶液)。
(1)小明根据信息立即确定该溶液不可能是浓硫酸,理由是。
(2)小明取样品,滴加无色酚酞试液,试液变红色,小明判断
该溶液可能是或。为了进一步验证该溶液,小明又取样品,加入适量的,现象,该溶液是_。
在实验探究课上,化学老师给了同学们一包红色粉末,该粉末是由
、
、
三种固体中的一种或两种组成,其中一个小组同学提出如下猜想并进行探究:
【提出猜想】红色粉末可能的组成有:
只有
②是
、
的混合物
③是
、
的混合物
【查阅资料】(1)
(2)无水
白色固体遇水变蓝
(3)
在
溶液中发生的反应:
【实验探究】
(1)甲同学取适量红色粉末装入试管中,按图11进行实验,结果无水
没有变蓝,从而排除猜想中的(填猜想中的序号)。
(2)乙同学为进一步确定红色粉末的组成,按图12称取少量红色粉末放入硬质玻璃管中,通入
片刻,然后加热至完全反应,停止加热,继续通入
冷却至室温。
【反思评价】
(1)实验时通入
片刻后再加热的原因是。
(2)实验过程中,A装置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从环保角度看,图12装置存在的不足之处是:。
(4)如果观察到A装置中红色粉末部分变黑,则猜想正确(填序号)。
【拓展延伸】丙同学认为:在甲同学实验结论的基础上,还可以这样探究猜想①和②。取少量红色粉末于试管中,滴加足量稀盐酸,振荡后发现固体全部溶解,溶液变色,即可以排除猜想中的②。你认为丙同学的观点是否正确?(填"正确"或"不正确"),理由是.
图9是某实验中各物质间的变化关系,请回答:
(1)气体C是(填化学式,下同),固体纯净物E是。
(2)写出①的化学方程式。
自去年秋季以来,我市部分县受到严重的旱灾,人畜饮水都非常困难。为此农村打井兴建简易的自来水厂,喝上清洁的水。
(1)地下水的酸碱度可用测定。
(2)自然界的水经过一系列净化处理后,成为比较清洁的自来水。下列与自来水的净化过程无关的是(填序号)
A. |
过滤 |
B. |
消毒 |
C. |
电解 |
(3)硬水给生活和生产带来很多麻烦,平时可用来区分硬水和软水。
(4)水在自然界中不断循环,下列有关水蒸发的说法,正确的是(填序号)。
A. |
水分子不断运动 |
B. |
水分子变大 |
C. |
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