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某城市示意图,分析回答:
(1)A、B两个功能区中,应该布置成工业区的是_____ ,因为____________ ______ _
(2) C、D两个住宅区中,应该规划成高级住宅区的是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若A、B、C、D四处计划布局自来水厂、化工厂,合理的布局方案是:______处布局自来水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处布局化工厂,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1年9月16日以来,汉江流域迎来第三次强降雨(锋面雨),汉江中下游水位持续上涨,形成新一轮大洪水。而每一次洪水都导致武汉发生内涝,有网友为此调侃:“到武汉看海!”。针对武汉等城市雨涝严重的现象,有人提出推广使用渗水砖的建议。
材料二:我国部分地区该次强降雨降水量图。受此次强降水的影响,汉江的水文特征出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变化。
近年来武汉城市内涝严重的原因,并简述推广使用渗水砖对城市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填表比较甲、乙两地区的区域特征。
气候类型 |
土地利用类型 |
主要粮食作物 |
存在的生态环境问题 |
|
甲地区 |
旱地 |
土地盐碱化等 |
||
乙地区 |
亚热带季风气候 |
水稻 |
谚曰“湖广熟,天下足”。从明朝中后期开始,江汉平原就已成为全国商品粮棉基地,但长期以来,其农业生产常常受到不利的自然条件影响。说明江汉平原农业生产的不利气候条件。
根据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0年1月17日夜间起一股强冷空气将开始影响新疆北部;19~23日,该股强冷空气将继续东移南下,先后影响西北地区东部、内蒙古、华北、东北、黄淮及其以南大部地区。西北地区和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将下降8℃~12℃,部分地区下降14℃~18℃。
材料二:下左图示意中国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的变化。
材料三:上右图为我国年寒潮路径及等次数线分布图此次寒潮是由________天气系统造成的,该天气系统过境时的天气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判断1951——1981年地表温度距平与寒潮频次之间的关系,并解释1976年寒潮频次高的原因?
说出寒潮对我国农作物产生危害的主要季节,并分析原因?
比较西安与成都遭受寒潮影响程度的差异,并说明原因?
根据材料完成以下问题。
材料一:2010年以来世界上发生了一系列强烈地震,图中显示了其中六次大地震的时间、地点和震级。
材料二:北京时间2011年3月11日13时46分,日本东北部宫城县以东太平洋海域发生里氏9.0级的大地震。超级强震引发浪高达10米以上的海啸以及核泄漏事件,给日本经济造成重大损失。
材料三 “东亚局部地区图”
材料四:海地多年来政治经济不稳定,许多建筑物无法达到合格的抗震标准。而智利社会相对稳定,经济较为繁荣,政府颁布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将不合规范的房屋拆除。
时间 |
震级 |
震源深度(km) |
首都距震中距离(km) |
伤亡情况 |
|
海地 |
2010年1月12日 |
7.3级 |
10 |
16 |
伤亡约55万 |
智利 |
2010年2月27日 |
8.8级 |
60 |
320 |
死亡近千人 |
图中地震发生地①、⑤所处位置分别是太平洋板块与________板块、________板块的交界处。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此次地震释放的能量约为我国汶川地震的10倍
B.造成日本此次经济损失最严重的地质灾害是海啸
C.上图中A、B可能表示不同气候的分布区
D.日本在此次灾害中,核泄漏是造成人员伤亡的主要原因智利地震震级高于海地地震,但破坏程度相对较小,联系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
此次地震灾害中日本人员伤亡远小于一年前海地地震,试从人类活动对自然灾害的影响角度分析原因?
日本福岛核泄漏对我国影响较小,是因为日本位于我国东部,此季节日本盛行________风,日本附近洋流主要向________方向流动。
读“美国和我国东北地区农业分布示意图”,回答问题。我国东北地区和美国东北地区农业结构的共同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两个地区从农业地域类型看都属于________________。
影响两个地区小麦种植的有利自然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
我国东北地区种植水稻的不利因素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美国东北地区的乳畜带形成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读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2000年时该地区形成了5个城市,其城市的分布规律主要是沿________、沿________和沿________。
从城市形成的主导区位因素分析,其中C为________城市,D为________城市,E为________城市。
从交通条件分析,村镇A形成城市的主要条件是________________。村镇F没有形成城市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