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年轻的苏维埃政权在内战中夺得巨大胜利,……又遇到了新的困难和危机。……1920年末战争逐渐平息,但农业生产形势不见好转,反而日益恶化。农民不堪忍受愈来愈严厉的无偿征购,有意缩减生产,抗拒粮食征集。……农民的不满与日俱增,反苏维埃暴动频繁发生。
——《世界史·现代史编》
材料二:苏联自1929年开始强行推动农业集体化运动,这一运动遭到了农民强烈的反抗,大批生产资料被毁,例如,在统计数据相对可靠一些的家畜数量方面,集体化过程中三分之二的马匹、五分之四的牛、六分之五的猪和八成五的羊都失踪了。因此,苏共采取了极其残酷的强制、甚至武力手段来剥夺所有富裕的和不愿集体化的农民,在这一运动中有数百万农民被处死或驱赶出家园、其财产则被没收;运动也造成农业生产的急剧下降,农业产量在30年代初期降低了30%以上,农村因此出现了严重的饥荒。
(1)据材料一指出苏维埃俄国“新的困难”是怎样造成的?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困难是如何解决的?
(2)材料二反映出苏联农业集体化运动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和错误?问题的根源是什么?
(3)据所学知识回答,二战后苏联在哪位领导人执政时进行了农业改革?改革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4)综上,苏联(俄)农业政策的变化对我国农村经济体制改革有何借鉴?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梭伦通过限制、冲击原有特权的方式来追求社会的平等与公正,以可变的不平等取代了不可变的不平等,为雅典构建出新的社会等级调节机制。历史的奇妙在于人类政治智慧的相似性,“梭伦式的不平等”从古爱琴海漂来,在历史浪潮中涤荡至今。
材料二 (梭伦)说:“我制定的法律,无贵无贱,一视同仁。”……双方(贵族和平民)都要适可而止,以公正为本。然而,在阶级社会中,根本利益的冲突是无法避免的。……梭伦受到了来自两方的攻击,被迫无奈,最后只身逃出希腊。
——冯俊科《西方幸福论——从梭伦到费尔巴哈》
(1)结合所学知识,材料一中实现“以可变的不平等取代不变不平等”措施指什么?
(2)据材料二,分析梭伦无法达到改革目标的根本原因,并指出梭伦的哪些观念对后世民主政治产生了积极影响?
(3)梭伦改革对雅典民主政治的影响?
三民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的思想理论成果,是引领中国人民不断前进的旗帜。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用我们三民主义的口号和法国革命的口号来比较……平等和我们的民权主义相同,因为民权主义是提倡人民在政治之地位都是平等的,要打破君权,使人人都是平等的,所以说民权是和平等相对待的。
——孙中山《三民主义》(1924年)
材料二 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超过了他的同事。……毛泽东认为,如果你对事物有所了解,你就能够并且应该照那样做,但是你的经验和你实践的结果,应该引导你对你所知道的东西加以再认识。
——(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
材料三 邓小平同志部分讲话的时间和名称
讲话名称 |
发表日期 |
一个国家,两种制度 |
一九八四年六月 |
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不存在根本矛盾 |
一九八五年十月 |
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 |
一九九二年一月、二月 |
——摘自《邓小平文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孙中山对民权的认识有何变化?联系时代背景,简析其原因。
(2)说明20世纪20年代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方面”作出的重大贡献。
(3)据材料三,指出邓小平理论的主要内容及其实践成果。
(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三大思想理论的认识。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2011年10月,美国苹果公司前CEO,Steve Jobs离世。一则微博迅速走红:“上帝有三个苹果:一个诱惑了夏娃,一个砸醒了牛顿,一个被乔布斯咬了一口,并改变我们每个人看世界的方式。”
材料一 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的序言里,牛顿写道:理性力学应当是研究任何力所引起的运动和产生任何运动的力的科学。因此,本书被命名为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因为,自然哲学的一切难题都涉及通过各种运动现象来研究自然力,再通过这些自然力来解释其他现象。
材料二 爱因斯坦与牛顿的对话(虚拟)
爱因斯坦:你真伟大,你建立了牛顿力学框架体系,相对论中存在的问题都被你指了出来。
牛顿:你比我更伟大,相对论在许多学科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它和量子力学一起,已成为近代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相对论包容了我的三条运动定律及万有引力定律。
爱因斯坦:你我的理论都有瑕疵。
牛顿:哪有十全十美的理论,大家不用我们的理论,他们没有别的理论可用,圣人、神仙也要犯错误,你我都是凡人,你我的身躯已经溶入了自然界,但是,你我的灵魂还留在人间。
——毛民义:相对论网站
材料三 在中国,对science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中国古代本有“科学”一词。如宋人文集中有“处科学之兴,世为士者往往困于一日之程文,甚至于老死而或不遇”之句。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
——据《近代汉字术语创制的两种类型》等
(1)材料中被“砸醒”后的牛顿的伟大发现是什么?牛顿的“众多发现”在人类文明史上产生了什么巨大的历史作用?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牛顿力学体系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关系。他们留给人类的“灵魂”是什么?
(3)结合材料三及所学知识,中国古代“科学”一词与何种选官制度相关?程朱理学中“格物致知”的目的是什么?
(4)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并分析变化的原因。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我的命运就是生活在变动的乱世风暴之中,而你(指他的诗)也许会如同我们希望的那样,在我身后活得长久,将会遇上一个更美好的时代。遗忘的沉睡不会永远延续,当黑暗被驱散时,我们的后人会再次在先世纯粹的光芒照引下向前迈进。
——彼特拉克《阿非利加》
材料二 当人民被迫服从而服从时,他们做得对;但是,一旦人民可以打破自己身上的桎梏而打破它时,他们就做得更对。因为人民正是根据别人剥夺他们的自由时所根据的那种同样的权利,来恢复自己的自由的,所以人民就有理由重新获得自由;否则别人当初夺去他们的自由就是毫无理由的了。
——卢梭《社会契约论》
材料三 中国近代军事学家、政论家蒋百里著《欧洲文艺复兴史》后,梁启超评价说:“然则此书者,吾不敢径指为百里所得之曙光,然吾有以窥其求曙光所由之路也。……吾证其为极有价值之作,盖述而有创作之精神者也。”金宝山也评论道:“蒋百里撰写的《欧洲文艺复兴史》是我国人士所撰有关文艺复兴的第一本著作。……蒋百里在文中提出的‘人之发见,世界之发见’两点,正是‘民主、科学’的生动注脚,符合时代精神。”
材料四 启蒙思想对长久以来存在的社会、政治秩序观念构成了一系列挑战。欧洲和美洲的革命领导者都毫不迟疑地接受了启蒙思想,并将其作为自已的理论依据和推翻旧的政治及社会结构的思想武器。启蒙主义的政治思想逐渐影响了世界各个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
——杰里·本特利《新全球史》
请回答:
(1)材料一中作者认为的黑暗是指什么?指出“先世纯粹的光芒”的含义是什么?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2)卢梭被称为是一个发展了人文主义的启蒙思想家,据材料二分析得出这一结论的依据。
(3)材料三中的评论者认为文艺复兴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发展起到了怎样的作用?他们又是怎样认识文艺复兴的精神实质的?
(4)结合史实说明,启蒙思想是怎样影响近代中国“国家的政权和社会组织形式”的?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齐景公问政于孔子。孔子对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景公将欲以尼溪田封孔子。晏婴进曰:“夫儒者滑稽而不可轨法;倨傲自顺,不可以为下……今孔子盛容饰,繁登降之礼,趋详之节,累世不能殚其学,当年不能究其礼。君欲用之以移齐俗,非所以先细民也。”后景公敬见孔子,不问其礼。……齐大夫欲害孔子,孔子闻之。景公曰:“吾老矣,弗能用也。”孔子遂行,反乎鲁。
——《史记·孔子世家》
材料二 欧洲人经过马可·波罗以至明代西洋传教士的报道,知道东方有一个庞大的国家与复杂的文明。由于这些报道,都是选取中华文明足以称道之处,因此……尤其是启蒙运动的学……对东方的中国常多溢美之词……这一阶段过去了(18世纪以后),欧洲对东方的认识也比较清楚了,他们对中国文明的评价遂转了一个大弯,由称颂变为轻视。
——许倬云《历史大脉络》
材料三 即便20世纪的中国不断试图摒弃孔子,但对于21世纪的中国人来说,孔子又常驻心间。他提倡忠孝礼义,因为这有助于促进社会及宇宙的和谐。……无冕之王孔子,是对其人民的命运影响最深远的人之一。而他的人民却往往最忽视他思想的精髓以及伦理的本原:那就是建立在经验与学习之上的责任与关怀。
——[法]瓦尔特《中国史略》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齐景公对孔子的态度发生了什么变化?试从儒家思想和时代特征方面分析其变化的原因。
(2)据材料二指出18世纪以来西方对中国文明的态度变化。结合所学知识,试从政治角度分析其原因。
(3)举例说明20世纪的中国曾“试图摒弃孔子”。据材料三,说明21世纪的中国人对孔子的态度及不足。(4)据上述材料,归纳影响人们接受某一思想主张的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