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在论及西汉的统治政策时写道:“新朝代遇到的第一个大问题是帝国跨地过广,不能全部由中央集体管制,于是采取了一种‘斑马式’的省级组织。”这里“‘斑马式’的省级组织”是指
A.郡县制 | B.封国制与郡县制并存 |
C.州郡县三级交错管理 | D.行省制度 |
1925年3月12日,孙中山逝世,接近75万人前往当时的公祭地点北京中央公园追悼。当时中国最大的报纸上海《申报》评论说:“中国数十年来为主义而奋斗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中国政界中之人格,不屈不变,始终如一者,中山先生一人而已。”对这段话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孙中山在人民中享有崇高的威信 |
B.孙中山一生为实现民主共和而斗争 |
C.孙中山信仰坚定,不屈不挠 |
D.孙中山与中共的合作开辟了中国革命新局面 |
下图是一幅创作于1909年的时事漫画,它贴切地反映了当时的政局。以下各项比较符合这幅漫画主题的是( )。
A.“袁世凯——白脸的跳梁小丑” | B.“五四时黑白颠倒的世道” |
C.“共产党——要把乾坤扭转来” | D.“清政府——内外的两种面孔” |
列强对中国的资本输出“1894年估计约有l亿多美元,到1914年时已增至9.6亿多美元……这些投资有很大部分不是来自于国外的资本流八,而是由对中国的暴力掠夺转化而成的。例如“庚子赔款”(即《辛丑条约》的赔款)有一部分就转化为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企业投资”。依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始于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B.甲午战争以后列强对华输出资本增长迅速 |
C.资本输出基本来源于列强国内的剩余资本 |
D.资本输出为中国民族经济发展注入了资金 |
英国人费利斯。比托在19世纪中期随列强侵略中国时曾拍摄了一组照片。下图是侵略者占领大沽炮台后的情景,此外还有一张北京雍和富正门的照片,这组照片反映的战争是( )
A.鸦片战争 | B.第二次鸦片战争 | C.中日甲午战争 |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
1852年英国驻广州代办密切尔惊异地说:“经过和这么一个大国开放贸易10年之久,并且双方都己废除了一切独立制度。而拥有如此庞大人口的中国,其消费我们的制造品竟不及荷兰的一半……这好象是一个奇怪的结局。”在当时的英国人看来,这一现象出现的最主要原因是( )
A.中国自然经济的阻碍 | B.中国没能给予最惠国待遇 |
C.中国人消费能力较低 | D.中国的对外通商口岸太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