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皇帝亨利四世在同教皇的斗争中失利,被教皇开除教籍,国内诸侯乘机反叛。1075年1月,亨利四世冒着风雪严寒,前往意大利北部的卡诺莎城堡向教皇“忏悔罪过”。亨利四世身着罪衣,立在城堡门口三昼夜,才获得教皇的赦免。这就是“卡诺莎之辱”,又称“卡诺莎晋见”。这件事集中说明当时
①封建王权屈从于教权②宗教改革运动引起了欧洲的封建国王反对教会统治的斗争③封建王权与超越王权的教会争权夺利④德意志并没有实现高度的中央集权
| A.①②③④ | B.①②③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雅好读书,手不释卷。《五经》之义,览之便讲……善谈《左》《老》,尤精释义。好为文章,诗赋铭颂,任兴而作。”这反映了孝文帝在下列哪一方面很有造诣
| A.知识丰富 | B.诗辞文章写作 | C.汉族文化 | D.政治 |
商鞅主张重农抑商,黄宗羲主张工商皆本。形成这两种不同观点的根源在于
| A.阶级立场不同 | B.政治主张的分歧 | C.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 | D.社会性质的差异 |
之所以说财产等级制度重新分配了国家的政治权利,依据是
| A.为后来雅典民主政治的发展开辟的道路 |
| B.新兴工商业奴隶主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的行列 |
| C.平民逐渐跻身于统治阶层行列 |
| D.贵族阶层被排挤出国家政权之外 |
古代雅典主要政治体制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
| A.民主制——贵族制——君主制 | B.贵族制——君主制——民主制 |
| C.君主制——民主制——贵族制 | D.君主制——贵族制——民主制 |
20 世纪世界文化最主要的特征是
| A.追求理性 | B.世界各国文化的激烈碰撞 |
| C.追寻理想世界 | D.各民族文化的交流与融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