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图是反映宋代社会经济状况的名画《清明上河图》(局部),从中可以获得的历史信息有
①商业交易受到严格控制 ②城市功能以军事为主③是当时商业经济发展的写照 ④打破了坊市界限,城市商业面貌变化大
A.①②③④ | B.②③④ | C.①② | D.③④ |
明末清初思想家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在清代被列为禁书,其主要原因是该书
A.将人性与天理对立起来 | B.质疑孔子的权威性 |
C.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 | D.抨击君主专制制度 |
“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
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 | 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 |
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 | 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 |
美国华裔学者杜维明在《超越启蒙心态》一文中说:“他们(儒家)有这样一种认识,即每个人命中注定是嵌于某一特定条件下的独一无二的人。但是,每一个人同时具有自我教育、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的内在可能。”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学的核心是“仁”和“礼” | B.儒学强调个人与集体的协调 |
C.儒学注重个人的身份地位 | D.儒学对秩序维护和个人发展同等重视 |
有人说:“董仲舒新儒学的基础是‘天人感应’学说”。董仲舒下列言论中,哪一说法比较完整地表达了这一观点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 B.“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
C.“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 D.“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
张琳同学在某古籍中看到这样一句话,“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民之归仁也,犹水之就下、兽之走圹也。”如果把其引用于论文写作,最贴切的论点应是
A.“三纲”为天经地义,“五常”乃人伦道德标准 |
B.顺应民意的统治有利于维护社会秩序,保持国家稳定 |
C.在逆境中奋斗,才能激发出强烈的进取精神 |
D.在忧患中才能生存,贪图安乐就必然会导致灭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