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25年,运往欧洲的棉布为22.15万匹,到17世纪末,这项贸易直线上升,棉织品不仅比毛织品轻,而且便宜……这是一种销售范围很广、需求量很大的商品,它足以带动一场工业革命。”该材料主要说明的是
A.殖民掠夺引发工业革命 | B.资本流动带动![]() |
C.市场需求刺激工业革命 | D.经济发展要求工业革命 |
据统计, 1938 年 2 月至 1943 年 8 月,日寇对重庆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轰炸,共出动飞机 9513 次,投弹 21593 枚,炸死市民 11889 人,炸伤市民 1410 0人。其战略目的主要是( )
A.迫使国民政府投降 | B.为侵占重庆作准备 |
C.加快侵略中国的步伐 | D.“速战速决”灭亡中国 |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进入相持阶段后,国民党蒋介石掀起了三次反共高潮。其中,最为险恶、影响最大,反共面目也暴露最彻底的一次事件发生在()
A.1939年底 | B.1940年秋 | C.1941年初 | D.1943年夏 |
日本侵略者实行奴化教育的主要对象是( )
A.城市平民,伪政府职员 | B.接受初等教育的学生 |
C.接受中等教育的学生 | D.接受高等教育的学生 |
1937年美国总统特使埃文思·卡尔逊观战(淞沪会战)一个月后,致信罗斯福总统说:“我简直难以相信,中国人民在这样危急的时刻是那样齐心协力。就我在中国将近十年的观察,我从未见过中国人像今天这样团结,为共同的事业奋斗。”这说明()
A.抗战爆发后,国民党正面战场激发了全国人民的抗日热情 |
B.抗战爆发后,共产党倡导的全面抗战路线唤起了民众的抗日热情 |
C.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国共真正实现了“全面团结” |
D.面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华民族的民族意识完全觉醒 |
抗日战争的重要特点之一是出现两个战场。最先形成两个战场的战略格局是在下列哪一地区( )
A.东北 | B.华北 | C.华中 | D.华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