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为天下之本务,而工贾皆其末也”,与雍正这句话的观点不一致的是
A.上农除末,黔首是富 | B.乃令贾人不得衣丝乘车,重租税以困辱之 |
C.世儒不察,以![]() |
D.禁商贩,仆役、倡![]() |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其中“天理”主要是指
A.天体运行法则 |
B.社会发展规律 |
C.封建道德规范和等级秩序 |
D.“天人感应”理论 |
董仲舒在《举贤良对策》中说:“臣愚以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他提出这一主张的根本目的是
A.遏制学术自由 | B.加强中央集权 |
C.提高儒学地位 | D.统一思想文化 |
在某中学历史探究课上,学生从“如何遏制学生上课说话现象”的角度表达他们对诸子百家思想的理解。甲生说:“这是品德问题,应该以德教化。”乙生说:“这是违纪行为,应该严格惩罚。”丙生说:“这是无意识的,要让学生自我觉悟。”他们描述所对应的思想是:
A.甲——儒,乙——法,丙——道 |
B.甲——儒,乙——道,丙——墨 |
C.甲——墨,乙——法,丙——道 |
D.甲——道,乙——墨,丙——儒 |
有学者将春秋战国时期的几种思想流派分别描述为:“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专制君主的参谋集团”、“拥有无限同情心与向上心的文化人的学派”。据此分析,其中“全面归服自然的隐士派”的思想主张是
A.“仁”和“仁政” | B.“无为而治”,小国寡民 |
C.以法治国 | D.“父子君臣,天下之定理” |
近代一位历史人物认为:“盖自三权鼎立之说出,以国会立法,以法官司法,以政府行政,而人主总之……人主尊为神圣,不受责任,而政府代之。”这描述的是()
A.君主专制 | B.民主共和 |
C.君主立宪 | D.中体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