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失败后,李鸿章伤感地反省到:“我办了一辈子事,练兵也,海军也,都是纸糊的老虎……不过勉强涂饰,虚有其表。”对这句话的理解最为准确的是
A.甲午战争中国海军太软弱 | B.洋务运动的目的没有达到 |
C.李鸿章对于练兵感到失望 | D.洋务运动的目的在于表面做做样子 |
道光八年以后,以演唱革新后的西皮调而著称的湖北艺人王洪贵和李六等人进京,加入了徽班,与徽班演员同台演出,形成了“徽汉合流”的局面。这主要说明了( )
A.京剧是在融合多个剧种特点的基础上形成的 |
B.京剧是我国的“国剧” |
C.京剧形成得益于政府的支持 |
D.京剧成熟于道光年间 |
近期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戏说古典名著的帖子,其中“最无奈的答案”中说:“西游,神仙靠不住!”根据这一提示,与“盟友靠不住”相对应的名著是( )
A.《红楼梦》 | B.《水浒传》 | C.《三国演义》 | D.《聊斋志异》 |
中国古代文学表达的主流形式经过了以下变迁:先秦诗歌——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下列对不同时期文学主流形式变迁特点的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多元兼容、雅俗共赏 | B.体现了时代的发展变化 |
C.逐渐平民化、世俗化 | D.文学形式由落后到先进 |
中国古代文人经常以书法、绘画抒发自己的意趣、思想,明末清初石涛的绘画作品《睡牛图》中绘一人在牛背上凝思,意境孤凄,自题曰:“牛不知我睡,我不知牛累。彼此却无心,不睡不梦寐。”这一艺术作品的主要寓意是( )
A.反映了先进的中国人对农耕经济的反思 |
B.讽刺了中国人闭关锁国,不了解世界大势 |
C.表达了作者懒散不愿入仕的心绪 |
D.作者试图改造中国传统的绘画风格 |
法国人毕欧认为,《诗经》“以古朴的风格向我们展示了上古时期的风俗习尚、社会生活和文明发展进程”。他所强调的是《诗经》具有()
A.强大的艺术感染力 | B.浓厚的古典主义韵味 |
C.质朴的现实主义色彩 | D.鲜明的浪漫主义传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