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生理活动中可以使ATP转化成ADP的是:
| A.葡萄糖和果糖生成蔗糖 | B.甘油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
| C.线粒体内丙酮酸被分解为CO2 | D.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 |
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和3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A.酶具有催化性 | B.酶具有专一性 |
| C.酶具有高效性 | D.酶具有稳定性 |
通过上述实验中的1和2号试管比较,说明的问题是()
| A.酶具有催化性 | B.酶具有专一性 |
| C.酶具有高效性 | D.酶是有机物 |
在下列实验中,试管内容物变成蓝色的是()
| 试管号 |
试管内容物 |
条件 |
检测 |
|
| 1 |
2mL米浆十2mL纯唾液 |
37℃ |
10min |
3滴碘液 |
| 2 |
2mL米浆十2mL清水 |
37℃ |
10min |
3滴碘液 |
| 3 |
2mL米浆十2mL稀释10倍的唾液 |
37℃ |
10min |
3滴碘液 |
| 4 |
2mL米浆十2mL纯唾液 |
95℃ |
10min |
3滴碘液 |
| 5 |
2mL米浆十2mL纯唾液+2滴浓HCl |
37℃ |
10min |
3滴碘液 |
A.1、2、3 B.2、3、4 C.3、4、5 D.2、4、5
下列关于探索淀粉酶对淀粉和蔗糖水解作用实验原理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淀粉和蔗糖都是非还原糖,在加热条件下与斐林试剂作用不产生砖红色沉淀 |
| B.淀粉能在淀粉酶的催化下水解成还原糖 |
| C.蔗糖能在淀粉酶作用下水解成还原性的葡萄糖和果糖 |
| D.淀粉酶能否催化淀粉和蔗糖的水解,是通过有无还原糖特定的颜色反应而证明的 |
某同学在进行“加酶洗衣粉和普通洗衣粉的洗涤效果”的探究实验中,设计了如下方案:①设置两组实验,分别使用蛋白酶洗衣粉和复合酶洗衣粉;②两组实验的洗衣粉用量、被洗涤的衣物质地、衣物量、污染物的性质和量、被污染的时间、洗涤时间、洗涤方式等全部设置为相同;③根据污渍去除程度得出结果。对这个实验的评价,正确的是()
| A.对照实验设置不合理 | B.无关变量设置太多 |
| C.没有自变量 | D.因变量不能描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