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测定额定电压为3.8伏的小灯泡的额定功率,提供了如图所示的器材.其中,灯泡电阻约为10欧,滑动变阻器最大阻值为20欧,要求:
(1)在下面方框中画出实验电路图.(2分)
(2)用笔画线代替导线,按电路图将器材连成实验电路图(连接电路时导线不能交叉,滑动变阻器滑片P向右移时灯变亮,注意正确选择电流表和电压表的量程). (3分)
(3)甲同学做该试验时,连接电路完毕并闭合开关,当移动变阻器滑片时,发现灯泡变亮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减小,灯泡变暗时电压表示数反而增大(器材是完好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乙同学连接完实验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无论怎样移动变阻器的滑片,电流表和电压表示数都不变化,且灯光较暗,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丙同学做“测定小灯泡的功率”实验时,电源为三节新的干电池,灯泡的额定电压为3.8V,其灯丝的电阻约为10Ω,滑动变阻器标有“10Ω 1A”字样, 将实验电路连接好后,当闭合电路的开关时,电路中可能出现的不正常的现象(见下表)。
请你参考下列选项,把表中空白部分补充完整(只要填选取的选项代号)。
A.电路中e、f间开路 B.电路中e、f间短路 C.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太小
(6)为了测出小灯泡的额定功率应调节的元件是________,使电压表示数为________V。如果此时电流表的示数如图乙所示,则该灯泡的额定功率为_________W。
小红猜想动能的大小可能与物体质量和运动速度有关,于是设计了如图甲、乙所示的实验探究动能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
(1)让质量相同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A处和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甲所示.
(2)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沿同一光滑斜面分别从B处开始向下运动,然后与放在水平面上的木块相碰,木块在水平面上移动一段距离后静止,如图乙所示.
上述甲、乙两组实验中:
①图乙中让不同质量的两个小球从同一高度滚下的目的是使两球到达水平面时,具有相同的________.
②选用图甲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__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质量相同时,物体运动的________越大,动能越大.
③选用图乙探究的是动能与________的关系,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若图乙中两次实验木块移动过程中受到的摩擦力分别为f甲、f乙,则f甲________f乙.(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⑤物理研究方法有许多,如理想实验法、转换法、对比法、控制变量法;本实验中运用了两种研究方法,一是控制变量法;二是________.
物理实验小组的同学,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在杠杆支点的两边分别挂上钩码来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
(1)如图甲所示,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填“左”或“右”)移动,调节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方便测量________.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表所示,表格中漏填的数据为________N.
测量序号 |
动力F1/N |
动力臂L1/cm |
阻力F2/N |
阻力臂L2/cm |
① |
1 |
20 |
2 |
10 |
② |
2 |
15 |
1.5 |
20 |
③ |
3 |
5 |
15 |
(3)有的同学按现有方案得出如下结论:“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这个结论与杠杆平衡条件不符,原因是实验过程中________(填字母).
A.没有改变力的大小
B.没有改变力的方向
C.没有改变力的作用点
D.实验次数较少,结论具有偶然性
某实验小组的同学们在做“探究斜面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收集了下表中的实验数据.
实验次序 |
斜面的倾斜程度 |
物块重力G/N |
物块上升的高度h/m |
拉力F/N |
物块移动的距离s/m |
机械效率η |
1 |
较缓 |
5 |
0.2 |
2.4 |
1 |
41.7% |
2 |
较陡 |
5 |
0.5 |
3.2 |
1 |
78.1% |
3 |
最陡 |
5 |
0.7 |
4.3 |
1 |
81.4% |
(1)分析表中的数据可得出:斜面越缓越________力(填“省”或“费”).
(2)该小组又进行了第4次实验,他们在斜面上铺上棉布,使斜面变粗糙,保持物块上升的高度和物块移动的距离分别是0.5m和1m,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同一物块沿斜面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读出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4.5N,他们测得这种情况下斜面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
(3)把第4次的实验数据与表中数据综合分析可得出:斜面的机械效率与________和________有关.
(4)当用弹簧测力计沿斜面匀速向上拉动物块时,物块所受的拉力________物块所受的摩擦力(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小明在测量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所用装置如图所示,实验中每个钩码重2N,测得的数据如下表:
![]() |
钩码总重G/N |
钩码上升的高度h/m |
测力计示数F/N |
测力计移动的距离s/m |
机械效率 |
1 |
4 |
0.1 |
1.8 |
0.3 |
|
2 |
6 |
0.1 |
2.4 |
0.3 |
83% |
3 |
4 |
0.1 |
1.4 |
0.5 |
57% |
4 |
4 |
0.2 |
1.4 |
1.0 |
57% |
(1)在实验中,测绳端拉力F时,应尽量竖直向上________拉动弹簧测力计且在拉动过程中读数.
(2)第1次实验测得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结果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3)分析表中数据可知:第2次实验是用________装置图做的;第4次实验是用________装置图做的.(填“a”“b”或“c”)
(4)分析第1、2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同一滑轮组,_______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分析第1、3次实验数据可知: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动滑轮个数越多(即动滑轮总重越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_______.
(5)分析第3、4次实验数据可知,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体被提升的高度________.
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测量杠杆的机械效率.实验时,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使挂在较长杠杆下面的钩码缓缓上升.
(1)实验中,将杠杆拉至图中虚线位置,测力计的示数F为________N,钩码总重G为1.0N,钩码上升高度h为0.1m,测力计移动距离s为0.3m,则杠杆的机械效率为________%.请写出使用该杠杆做额外功的一个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了进一步研究杠杆的机械效率与哪些因素有关,一位同学用该实验装置,先后将钩码挂在A、B两点,测量并计算得到如表所示的两组数据:
次数 |
钩码悬挂点 |
钩码总重G/N |
钩码移动距离h/m |
拉力F/N |
测力计移动距离s/m |
饥械效率η/% |
1 |
A点 |
1.5 |
0.10 |
0.7 |
0.30 |
71.4 |
2 |
B点 |
2.0 |
0.15 |
1.2 |
0.30 |
83.3 |
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杠杆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的重量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
答:________;
请简要说明两条理由:①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