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群落A、B、C、D含有以数字1到8代表的物种,每个物种的密度不一样,表8-2-3给出了这些物种的密度(每平方米的个体数)
群落 |
种1 |
种2 |
种3 |
种4 |
种5 |
种6 |
种7 |
种8 |
A |
92 |
4 |
0 |
0 |
1 |
1 |
1 |
1 |
B |
0 |
25 |
20 |
20 |
20 |
5 |
0 |
0 |
C |
0 |
2 |
3 |
5 |
40 |
50 |
0 |
0 |
D |
0 |
65 |
20 |
10 |
3 |
2 |
0 |
0 |
问:(1)当受到大规模虫害袭击时(危害程度逐步增加)时,这些群落中受影响最小的是,最大的是。
(2)在生态群落D中,各个生物之间最可能的关系是()
A.共生 B.寄生 C.竞争 D.捕食
在 l ~5 号五个三角瓶中分别加入 100ml 的井水与 0 . 05g蛋白胨作为培养液,把瓶口封闭后在高温下灭菌处理。冷却后,在 l 号瓶内放入草履虫, 2 号瓶内放入小球藻. 3 号瓶内放入某种细菌。结果 l 号、 2 号瓶内的草履虫与小球藻不能繁殖。 3 号瓶内的细菌个体数变化如 A 图所示。 4 号瓶内同时放入草履虫与细菌,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 B 图所示. 5 号瓶内同时放入等量的细菌和小球藻,两者个体数目变化如 C 图。以上实验是在 25℃ 、光照充足条件下进行的。回答下列各问题:
(l)三种生物单独培养,只有细菌能存活并生长,说明瓶内的培养液含有等细菌生长所需的营养要素。请将A图的个体数量变化曲线转换成生长速度变化曲线。
(2)由 A 图可知,瓶内细菌在第 3 天至第 6 天的生长特点是,原因是。
(3)由 B 图可知,细菌与草履虫的关系属于。
(4)根据 C 图,试分析细菌与小球藻两者个体数能得以不断增加的原因。
请回答关于种内与种间关系的有关问题:
(1)研究人员将 S1与S2两个种群放在一起培养,在环境温度为Tl与 T2条件下,测得种群数量变化如 A 图与 B 图所示。
①S1种群与 S2种群的关系是。
②如果环境温度是不稳定的,在一定频率下发生 T1、 T2的交替变化, Sl种群数量随时间的变化如 C 图, S2种群数量变化将会怎样?试在C 图的坐标中表示出来。(画在答题卷的对应图上)
(2)科研人员对海洋某种食用生物进行研究,得出了与种群密度相关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如图所示。分析下图,回答问题。
①在点时,种群补充量最大,在点时,表示种群的环境所允许的最大值( K 值)。
② 该图所示原理在海洋生物捕捞中的指导意义是。
根据已有生物学知识,论述影响群落演替的主要因素。
根据已有生物群落演替知识,论述以裸岩开始的旱生演替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