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用洋葱不同部位作为实验材料的高中生物实验较多,以下选材不能很好达到实验目的是( )
A.洋葱鳞片叶内表皮——观察DNA和RNA的分布 |
B.洋葱绿色真叶——检测还原糖 |
C.洋葱根尖——观察植物细胞的有丝分裂 |
D.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
蓍草是菊科植物的一个种。采集同一山坡不同海拔高度的蓍草种子,种在海拔高度为零的某一花园中,植株高度如下图。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A.原海拔高度不同的蓍草株高的差异表现出物种多样性 |
B.不同海拔高度蓍草之间不能杂交或杂交不育 |
C.研究遗传差异是否影响蓍草株高,需要原海拔处的数据 |
D.图示结果说明蓍草株高的变化受到花园生境的影响 |
自然界中生物种群增长常表现为“S”型增长曲线。下列有关种群“S”型增长的正确说法是
A.“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食物的关系 |
B.种群的增长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 |
C.“S”型增长曲线表示了种群数量和时间无关 |
D.种群增长不受种群密度制约 |
某水池有浮游动物和藻类两个种群,其种群密度随时间变化的趋势如图所示,若向水池中投放大量专食浮游动物的某种鱼(丙),一段时期后,该水池甲、乙、丙三个种群中仅剩一个种群。下列关于该水池中上述三个种群关系及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甲和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
B.甲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
C.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甲种群 |
D.丙和乙既有竞争关系又有捕食关系,最终仅剩下丙种群 |
下面哪种因素对种群数量的调节有影响
A.捕食(外源性调节因素) | B.领域行为(内源性调节因素) |
C.气候(外源性调节因素) | D.以上都有影响 |
下列环境中的生物,属于种群的是
A.一个公园中的花卉 | B.一个牧场里的家畜 |
C.一条河里的鱼 | D.一个蜂巢里的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