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图示中甲为突触结构,乙为反射弧模式图,关于二图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甲中神经冲动从A传至B,要发生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 |
B.甲中3的形成与高尔基体有关,3内容物释放至5中主要借助生物膜的选择透 过性 |
C.甲图所示的结构在乙图中有二处 |
D.若切断乙图中的c点,则刺激b点后a点会兴奋,d点不会兴奋 |
下列结构在光下不能产生ATP的是
A.细胞质基质 | B.叶绿体的类囊体膜 |
C.叶绿体内膜 | D.线粒体的内膜 |
下图是探究酵母菌呼吸作用方式的实验装置。以下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装置甲中NaOH的作用是吸收CO2 |
B.装置乙应将B处液体提取分离进而检测是否有酒精生成 |
C.两个装置均需要在黑暗条件下进行实验 |
D.装置乙应让B先反应一会儿再连接 |
有氧呼吸包含了无氧呼吸的步骤,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始地球中缺少氧气,生物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B.原核生物没有线粒体,只能进行无氧呼吸 |
C.无氧呼吸逐渐进化为有氧呼吸 |
D.有氧呼吸释放能量多,增强了代谢能力 |
光能转化成骨骼肌细胞内ATP中的能量,需经过的主要生理过程依次是
① 消化吸收 ②主动运输③光合作用 ④ 呼吸作用
A.①③④② | B.③①②④ | C.②①④③ | D.④①③② |
动物脑组织中含有丰富的谷氨酸脱羧酶,能专一催化谷氨酸分解成氨基丁酸和CO2。某科研小组从小鼠的脑中提取到该酶后,在谷氨酸起始浓度为10 mmol/L、最适温度、最适pH等条件下,对该酶的催化反应过程进行研究,结果见下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图甲:产物CO2浓度随时间变化曲线图(注:酶浓度固定)
图乙:酶催化反应速率随酶浓度变化曲线(注:反应物过量)
A.图乙催化反应速率增加的原因是随着酶浓度增大,酶与底物接触的机会变大 |
B.图甲的自变量是催化速率 |
C.CO2浓度增加到一定程度以后不再增加的原因是酶失去活性 |
D.图乙中,随酶浓度增加,酶的活性不断增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