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下表反映了我国某农作物的主产省区在1980至2006年种植面积的变化(单位:千公顷,“一”表示种植面积减小)。读表完成下列各题。

1980年至2006年,该农作物主产区空间分布的变化特点为(   )

A.由东向西再向南 B.由南向北再向东
C.由南向北再向西北 D.由北向南

造成其变化的主要因素可能有(   )
①劳动力价格   ②市场距离 ③国家政策 ④热量条件

A.①③ B.②④ C.①② D.③④
科目 地理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影响农业区位因素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地球内部划分为地壳、地幔和地核三个主要圈层,其划分主要依据是()

A.地震波传播速度的突然变化 B.各层岩浆比例的不同
C.各层质量的不同 D.各层厚度的不同

根据图所示,两条河流下游各有一个小岛,最终小岛可能连接的堤岸是()

A.②③ B.①③
C.①④ D.②④

下表为12月22日甲、乙、丙、丁四地的白昼时间,根据表中数据回答下列小题。


甲地
乙地
丙地
丁地
白昼时间
5小时30分
9小时09分
12小时
13小时56分


四地中属于南半球的是()

A.甲地 B.乙地
C.丙地 D.丁地

甲、乙、丙三地所处纬度从低到高顺序排列的是()

A.甲乙丙 B.甲乙丙
C.丙甲乙 D.丙乙甲

12月22日,丙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为()

A.90° B.66.5°
C.47° D.23.5°

右图中太阳光从右侧照射过来,读图完成下列小题。

关于晨昏线的叙述,错误的是()

A.晨昏线将地球划分为昼半球和夜半球
B.晨昏线上的太阳高度是0°
C.晨昏线任何时候都将地球平分
D.晨昏线始终与极圈相切

当晨昏线处在CD位置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赤道上昼夜平分
B.南半球各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全年最大值
C.南半球各地正处于冬季
D.北极圈以内出现极昼现象

当晨昏线从CD移向EF时,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南半球极昼范围增大 B.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
C.地球公转速度逐渐加快 D.重庆由冬季进入夏季

四季的产生是因为()

A.地球的自转 B.地球的公转和黄赤交角的存在
C.昼夜交替 D.地球的公转和近远日点速度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