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蜀相》)“风尘三尺剑,社稷一戎衣。”(《重经昭陵》)杜甫能以寥寥数语把人物刻画得生动传神是因为
| A.坚持站在人民群众的利益立场 | B.准确把握矛盾的特殊性 |
| C.准确把握主次矛盾,分清重点和非重点 | D.准确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 |
“无为而治”是我国古老的政治智慧,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今天,依然具有借鉴意义。浙江某市领导班子常用“无为而治”来概括他们发展民营经济的思路。20世纪80年代,该市采取“放任自流”的方式,创造宽松环境,推动了民营经济的繁荣。该市这一思路的经济学依据是
| A.市场经济是有效的资源配置方式 |
| B.市场经济具有自发性 |
| C.市场经济具有竞争性 |
| D.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管得越少越好 |
经济学家李嘉图说,如果英国生产一定量的毛呢需要90人一年的劳动,酿酒则需要120人一年的劳动,而葡萄牙生产同量的酒只需要80人一年的劳动,生产同量的毛呢需要100人一年的劳动。因此对葡萄牙来说,输出酒交换毛呢是有利的。他的观点强调
| A.对外开放的必要性 |
| B.任何贸易都是互利的 |
| C.通过国际交换可以节约社会劳动,提高经济效益 |
| D.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特色产品 |
1846年英国废除了“谷物法”并全面放弃保护关税政策,是的结果
| A.英国取得海上霸权成为日不落帝国 |
| B.李嘉图反对国家干预,主张自由贸易 |
| C.维护英国贵族地主阶级利益 |
| D.英国工业资产阶级和贵族地主阶级的斗争 |
“并不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经济繁荣导致了商品的绝对过剩,而是由于整个社会的经济无序导致了市场萧条的结果。这种经济的无序状态来自于整个社会经济秩序的非理性。”下列理解与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古典自由主义鼓励个人财富的扩张,不主张国家或法律干预个人事务 |
| B.亚当·斯密认为“看不见的手”推动着人们通过竞争性的劳动追求自我利益,并使市场资源配置调整到最佳 |
| C.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世界经济危机说明,个人经济行为的非理性会导致市场萧条的结果 |
| D.古典自由主义论证效率时所不考虑的生产以外的因素,包括个人追求私利和社会荣誉的行为动机及其理性化的程度等方面 |
下列不属于“古典自由主义”观点的一项是
| A.人具有利己的本性,在竞争中追求的是自我利益的最大化 |
| B.个人行为的基本动机是追求生存与发展,所以人们才不遗余力地追求财富 |
| C.个人经济理性以自我目的为核心,这从个人人生哲学来说是合理的,但对整个社会来说却未必合理 |
| D.个人的追求利益的最大化中能使市场资源配置自然地达到最佳,每个人的经济行为都会最大限度地符合经济理性的要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