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面的《孟子》选段,回答问题。
孟子曰:“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墨子兼爱,摩顶放踵利天下,为之。子莫执中,执中为近之,执中无权,犹执一也。所恶执一者,为其贼道也,举一而废百也。”
(1)下列对上面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批评杨子“为我”的利己,赞扬墨子“兼爱”的“利天下”。 |
| B.“子莫执中”的“中”即儒家的中庸思想。 |
| C.孔子倡导中庸,并以此为立身行事的标准。 |
| D.“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的“道”与“为其贼道也”的“道”意思不同。 |
(2)请谈谈孟子对“执中”的看法。
一粒种子,就是一个梦想。每一个小的梦想都是一个大的梦想的元素。如果每人播下一粒环保的种子,就会成就拥有绿色家园的梦想;每人播下一粒宽容的种子,就会成就社会和谐的梦想;每人播下一粒奋斗的种子,就能成就民族复兴的梦想……
请以“播一粒的种子”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先将题目补充完整然后作文;②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③不少于800字;④卷面整洁,字迹清晰。
简答题。(任选一题)
⑴云长曰:“我等皆出迎敌,未审军师却作何事?”孔明曰:“我只坐守县城。”张飞大笑曰:“我们都去厮杀,你却在家里坐地,好自在!”孔明曰:“剑印在此,违令者斩!”玄德曰:“岂不闻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二弟不可违令。”(《三国演义》第39回)
孔明坐守的县城是何处?他是如何“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请简述。
⑵歆曰:“人皆言子建出口成章,臣未深信。主上可召入,以才试之。若不能,即杀之;若果能,则贬之,以绝天下文人之口。”丕从之。(《三国演义》第79回)
曹丕如何“以才试之”?结果怎样?请简述。
请简要分析“反求诸己”与“人和”的关系。
孟子曰:“爱人不亲,反其仁;治人不治,反其智;礼人不答,反其敬。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其身正,而天下归之。”(《孟子·离娄上》)
答:
以下选段中划线处的两种说法,其本质上相通,但又有所区别。请问:这两种说法区别在哪里?
①子曰:“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②仲弓问仁。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论语·颜渊》)
答:
在下面语境中,“君子”和“小人”是指地位意义上的君子、小人,还是指道德人格意义上的君子、小人?“道”是指仁义之道,还是指礼乐教化之道?
子之武城,闻弦歌之声。夫子莞尔而笑,曰:“割鸡焉用牛刀!”
子游对曰:“昔者偃也闻诸夫子曰:“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子曰:“二三子!偃之言是也!前言戏之耳。”(《论语·阳货》)
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