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材料一 图为我国某区域略图。

材料二 湟水是黄河上游最大的支流,塑造了峡谷、盆地相间分布的奇异地带,人称“湟水谷地”。谷底海拔1650米,其北、南、西面的山脉海拔均在4000米以上。谷地自然条件优越,耕地面积占青海省的56%,人口占全省的61%,被称为世界屋脊上的“隐秘江南”。自古以来汉、藏、蒙、土、回、撒拉等民族在此耕牧,融合了草原文化与农耕文化,创造了独特的“河湟文化”。
材料三 区域协调发展已经成为当今经济发展的主要途径。“西三角经济圈”,简称“西三角”,是指重庆联合成都、西安,建立以成渝经济圈和关中经济圈为核心的经济区。目前其经济总量约占西部经济总量的40%。
(1)据材料一、二分析湟水谷地创造“河湟文化”的地理原因?
(2)据材料一、三试分析西三角经济圈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特点、主要工业部门。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请你为“西三角经济圈”社会经济发展提出建议。

科目 地理   题型 综合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图是酒泉及其周边地区自然景现图。读图回答(1)一(2)题。

图中的四幅图中,阴影部分与上图所示地区主要环境问题最相似的是

20世纪 90 年代,一位环保工作者曾描述:昔日芦花飞舞、鹅雁戏波的居延海,如今只剩下一片白茫茫的荒滩。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可能是

A.绿洲地区农业用水量增加 B.河流侵蚀强烈、含沙量增大
C.酒泉地区沙尘暴频度增加 D.石质戈壁荒漠化严重

下图中①线表示夏至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状况,请在图中画出10 月 17 日全球不同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分布的大致状况。

读我国某区域位置与地形图,分析回答下列各题。

(1)B图最重要的自然资源是什么?分析在该地建设全国性生产基地的有利条件和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2)为了确保 b地区的可持续发展,①、②、③各地应采取哪些治理措施?
(3)近年来,a、b、c等城市沙尘暴天气明显增多,分析其人为原因

材料一湿地有“地球之肾”之称,也是鸟类集中的栖息地,特别是科学家发现候鸟能传播禽流感后,越来越被人类所关注。湿地是鸟类的天堂,随着经济的发展,出现了“人鸟争地”的现象。湿地是陆地表层常年过度湿润或有薄层积水的地段,其上主要生长沼生和湿生植物,其下有泥炭形成、积累或者有明显潜育层的特殊自然综合体。既不属于水生生态系统,也不属于陆地生态系统,而是水陆相互作用形成的、具有过渡性质的、半水半陆的天然生态系统。从全球范围看,湿地主要分布在苔原地区、亚寒带针叶林地带和温带森林草原地带。以北美大陆、中欧、北欧、东欧平原、西西伯利亚分布最广。在中国分布较为零星,三江平原和青藏高原是相对集中的两大地域。湿地生态系统具有很高的生物生产力;调节流量,控制洪水,滞留沉积物和降解有毒物质的功能;防止风暴和控制水土流失的功能;对周围环境有调节功能;是重要的物种基因库,也是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
材料二 下图(左图)为欧亚太陆主要湿地分布图,(右图)为图中湿地③50年的变迁图。
结合材料,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图中湿地①和湿地④的自然带名称。
(2)试简要说明①、②两地沼泽地形成的共同原因。
(3)1935 年 8 月中国工农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中经过的“草地”就是图中⑤地区的沼泽地,地处四川的阿坝藏族自治州。简要说明青藏高原东部地区沼泽地的形成原因。
(4)沼泽湿地是人类生存的生态基础,也是人类扩大耕地的重要着眼点。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曾对②湿地进行过大规模的开发。简述对沼泽湿地开发会导致什么后果?
(5)简要说明湿地③的变化及其原因、这种变化对环境带来的影响。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22分)
材料1:青藏高原一直是一个神秘的地方,如今科学家惊奇地发现这个世界上最年轻的高原竟然以每年7~30毫米的速度整体向北和向东方向移动。这种推移变化量很小,属于毫米级的,不会对中国带来什么大变化,但是在几百万年的地质年代中,这个移动量还是很可观的。
材料2:青藏高原地形与地壳厚度示意图

(1)从地壳运动方面分析青藏高原移动的重要原因。(4分)
(2)试分析青藏高原移动对本区可能产生的影响。(4分)
(3)从图中可以看出地壳厚度与地势的关系是 ,青藏高原多海拔很高的山脉,为什么其地表特征却是“远看是山,近看成川”?(4分)
(4)图中A是 板块,B是 板块,喜马拉雅山脉位于 (A或B)板块上,山上 (地质作用)作用明显。(4分)
(5)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最显著的地质作用是 ,主要自然资源有 。(4分)
(6)根据喜马拉雅山脉岩层中发现有海洋生物化石,可以确定该地有 (岩石)。(2分)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