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作为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三天小长假,人们纷纷外出祭祀、扫墓、踏青,回答下列各题。
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社区公祭、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可见(   )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
③传统文化顺应社会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

A.①③ B.③④ C.①②③ D.①③④

传统祭扫风俗,既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安全隐患,也与文明、“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契合。而今,不少市民祭扫只准备捧一束鲜花、栽下一棵树,而不像往年放一挂鞭炮、烧一堆纸钱。从材料可以看出     (   )
①行动的变化折射出人们观念的变化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③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同步改变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B.②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
科目 政治   题型 单选题   难度 中等
知识点: 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进入2010年以来,“曹操墓”虽然仍旧争议难平,其发现地河南却在三九天的寒流中掀起了一股“三国热”。记者登录书店的查询系统发现,有关曹操和三国的书,大部分都已没有库存,即使有库存的书,也所剩无几。这体现了(  )

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B.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C.矛盾具有特殊性 D.社会意识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每年的流行语都会留下一个时代的真实记录。2010年1月28日,《咬文嚼字》公布2009年十大流行语,分别为“不差钱”、“躲猫猫”、“低碳”、“被就业”、“裸”、“纠结”、“钓鱼”、“秒杀”、“蜗居”、“蚁族”。这体现了(  )

A.处在不同社会实践中的人们的社会意识都是一样的
B.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C.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不完全与社会存在同步
D.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是同步变化发展的

中国人名字的变化胜似一本历史书,反映着中国历史的变迁。如

新中国成立前后
抗美援朝时期
改革开放后
现在
建国、解放、爱军
卫国、援朝
求富、赴美、大卫、丽娜
讲究诗意、美感

这说明(  )

A.社会意识有相对独立性 B.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C.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D.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近些年来,南京市政府十分关注民生,积极推进“温暖工程”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初步构建起城乡统筹、覆盖广泛、政府主导、社会互助的新型社会救助体系,各项帮扶救助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对于南京市政府的这些做法,正确的说法是(  )

A.这是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的具体体现 B.政府要把人民群众的一切事务都管理好
C.民生问题是政府一切工作的中心 D.求真务实是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

“群众是一串‘零’,再多也是零;杰出人物则是这串‘零’前的非零实数,一加到零前,就成了一个天文数字。”此观点(  )

A.肯定了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B.夸大了杰出人物的作用,否定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C.告诫杰出人物一定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
D.正确反映了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