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作为祭奠逝者、缅怀先人的传统节日,清明节三天小长假,人们纷纷外出祭祀、扫墓、踏青,回答下列各题。清明期间,文明祭扫再次成为人们关注的话题。一些地方倡导文明新风,推出鲜花祭扫、网络祭扫、社区公祭、居家祭扫等“低碳”祭扫方式,给清明增添了不少清新气息。可见( )
①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②传统文化总能随着时代发展而不断融入新的内容
③传统文化顺应社会变迁才能对社会发展起积极作用
④作为中华文化组成部分的清明文化也具有包容性
A.①③ | B.③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传统祭扫风俗,既会造成环境污染、产生安全隐患,也与文明、“低碳”的现代生活方式不断契合。而今,不少市民祭扫只准备捧一束鲜花、栽下一棵树,而不像往年放一挂鞭炮、烧一堆纸钱。从材料可以看出 ( )
①行动的变化折射出人们观念的变化 ②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
③认识会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同步改变 ④价值观对人们的行为具有导向作用
A.①② | B.②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智慧城市”通过智能传感设备将城市公共设施物联成网,物联网与互联网系统完全对接融合,政府、企业在智慧基础设施之上进行科技和业务的创新应用,城市的各个关键系统和参与者进行和谐高效地协作。从哲学上看,“智慧城市”
A.打破常规,消除事物之间的矛盾 |
B.表明发展的实质是一事物否定另一事物 |
C.遵循了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
D.说明了任何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 |
马丁·路德·金有一句名言:“黑暗不能驱走黑暗,只有光明才能做到;仇恨不能驱走仇恨,只有爱心才能做到”。这一名言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
①正确的价值观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 ②要在对立中把握统一,在统一中把握对立
③新事物是在取代旧事物的过程中成长 ④价值判断价值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
A.①②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
201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亿,本世纪30年代中将达4亿。面对严峻的人口形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将实施30多年的“一胎化”调整为“单独夫妻可生二胎”政策。这一调整的哲学依据是
A.矛盾的特殊性要求计生政策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
B.贯彻科学发展观,实现人口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 |
C.社会意识由社会存在决定并促进社会的发展 |
D.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上升的循环往复的 |
中国、印度、日本三国都实施探月工程,印度最大的特色在于将向月球表面发射撞击器;日本是探测月球的重力场;中国则用微波辐射计来探测月球表面土壤的特征。这体现了
A.矛盾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并通过普遍性表现出来 |
B.在矛盾特殊性指导下研究矛盾普遍性 |
C.矛盾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 |
D.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不同的场合可以相互转化 |
唯物辩证法要求我们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统一的方法。下列说法符合该方法的是
①不管白猫黑猫,抓住老鼠就是好猫 ②反腐要“老虎”、“苍蝇”一起打
③经济形势总体趋好,但问题依然存在 ④不分青红皂白,眉毛胡子一把抓
A.①② | B.②③ | C.①④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