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能源与环境成为人们日益关注的环境问题。
(1)人们对下列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属于新能源的是______(填字母序号)。
A. 煤     B. 石油     C. 天然气    D. 核能
(2)2011年3月11日日本地震导致海啸和核泄漏引发全世界恐慌。其福岛核电站用过的燃料棒都含有“钚”。已知钚原子核内有94个质子,其核外电子数为______。
(3)大量燃煤对环境造成的危害是______。
A. 温室效应     B. 白色污染     C. 臭氧空洞     D. 酸雨
(4)为减少煤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硫对大气的污染,常采用“氧化镁脱硫法”。其原理是氧化镁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镁,氢氧化镁再与二氧化硫反应而将其吸收固化。请写出上述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已知氢氧化镁与二氧化硫的反应原理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类似)
①氧化镁与水反应:______;
②氢氧化镁与二氧化硫反应:______。
(5)科学家致力于研究将过多的二氧化碳和氢气在催化剂和加热的条件下反应,已取得成功。请将下列二氧化碳与氢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补充完整:
CO2+4 H22H2O+______

科目 化学   题型 填空题   难度 中等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
(1)用化学符号表示:2个氮原子,2个钠离子
(2)饮料中的果味大多来自酯类。丁酸乙酯()是无色具有菠萝香味的液体,常用作食品、饮料的调香剂。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填序号)。
①丁酸乙酯是由20个原子构成的
②丁酸乙酯为有机物
③丁酸乙酯中碳、氢、氧元素的质量比为18:3:8
④一个丁酸乙酯分子中,碳、氢、氧原子的个数比为3:6:2
⑤丁酸乙酯中氧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小
(3)下列微观示意图中,能表示化合物的是(填字母序号,下同),能表示3个分子的是

(4)在点燃条件下,A和B反应生成C和D。反应前后分子变化的微观示意图如下所示。

①该反应的基本反应类型为
②该反应中A、C两种物质的质量比为

水是重要的资源。
(1)活性炭常用于净水,其作用是
(2)海水晒盐得粗盐,粗盐提纯的实验步骤为:溶解、、蒸发结晶。
(3)水是一种重要的溶剂,(如图1)是硝酸钾和氯化钠的溶解度曲线。

①图中A点表示的含义是
②20℃,向50g水中加入25g,得到溶液(填“饱和”或“不饱和”);若要增大该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其方法是
(4)水在化学实验中具有重要作用,将光亮的铁丝固定在U型管左端的塞子上(如图2),几天后,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为;从实验中可以得出铁生锈的条件是

化学与人类生活密不可分。
(1)人们通过食物获取各种营养。
①水果和蔬菜富含的营养素主要有水和
②下列食物中,能提供大量蛋白质的是(填字母序号)。

(2)下列厨房用品所使用的主要材料,属于有机合成材料的是(填字母序号)。

(3)人类以化石燃料为主要能源。
①天然气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②下列做法有利于减少空气污染的是(填字母序号)。

A.充分利用太阳能 B.大力发展火力发电
C.逐步加大清洁能源的比例 D.为方便出行,大量使用私家车

根据下图实验装置,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a的名称是。
(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备氧气,发生装置是(填字母序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3)用A装置制备二氧化碳时,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收集二氧化碳的装置是(填字母序号),仪器a的下端必须伸入反应物液面以下形成“液封”,其原因是。

人类的生产生活离不开燃料的利用。
(1)化石燃料包括煤、_________和天然气。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其燃烧的化学方程式为。
(2)燃烧是人类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燃烧发生的条件是:有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和________。
(3)为了证明燃烧发生的条件,进行了如下实验。

实验一中可观察到的现象为。
实验二中,观察到滤纸条始终不燃烧,由此推知的化学性质为_。
对比实验一和实验二中纸条燃烧情况的不同,可以证明的燃烧发生条件是。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