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然存在的金属钫(Fr)极微量。它的21个已知同位素都有放射性。它是碱金属元素中原子序数最大的元素。根据它在周期表中的位置预言其性质,其中不正确的是
| A.在空气中燃烧时生成氧化物Fr2O | B.在已知主族元素中具有最大的原子半径 |
| C.FrOH是极强的碱 | D.钫单质的密度比钠的密度大 |
某一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mA(g)+nB(g)
pC(g)+qD(g),如图表示A的转化率α(A)同温度、压强的关系。分析该图示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正反应吸热,m+n>p+q
B.正反应吸热,m+n<p+q
C.正反应放热,m+n>p+q
D.正反应放热,m+n<p+q
已知298K时反应2SO2( g )+ O2( g )
2SO3( g );△H =" -197" kJ · mol-1,在相同温度下向一密闭容器中加入2 mol SO2和1 molO2,达化学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1 kJ ;向另一容积相同的密闭容器中通入 1 mol SO2和0.5 molO2,达化学平衡时放出热量为a2 kJ ,则下列关系式中正确的是
| A.a2<a1< 197 | B.2a2>a1 >197 |
| C.2a2 = a1 >197 | D.2a2 = a1 = 197 |
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A+B
C+D,在t1时增大压强,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图象如图所示,下列有关A、B、C、D的状态叙述正确的是
A.A、B、C为气体,D不是气体
B.A、B为气体,C、D有一种为气体
C.C、D为气体,A、B有一种为气体
D.A、B、C、D都不是气体
可逆反应aX+2Y(g)⇌2Z(g)在一定条件下的达到平衡后,t1和t2时各改变某一种外界条件,化学反应速率(v)﹣时间(t)图象如图。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若X是固体,则t1时一定是增大了容器的压强 |
| B.若X是气体,则t2时不可能是减小容器压强 |
| C.若X是固体,则t1时可能是增大了X的质量 |
| D.若t2时采用了降温措施,则该反应的正反应方向△H>0 |
在2L的密闭容器中,发生3A(g)+B(g)
2C(g)的反应,若最初加入A和B都是4mol,测得10s内A的平均速率v(A)=0.12mol/(L.s),则反应进行到10s时容器中B的物质的量是
A.1.6mol B.2.8mol C.3.2molD.3.6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