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5日,一场为纪念玉树地震的晚会《唱响大爱》在西宁举办。通过晚会,人们再次感受到在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的过程中,全国人民和玉树人民同心协力,海内外同胞和衷共济,充分展现了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民族品格和风雨同舟的强大力量,一个新玉树正崛起在世界人民面前。这说明
①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华儿女共同创造美好明天的不竭力量之源
②中华文化是激励中国人民克服艰难险阻的强大精神力量
③中华文化的力量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和凝聚力之中
④中华文化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不断前进的决定因素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①③④ | D.②③④ |
2011年诺贝尔生理学奖获奖者发现了免疫系统激活的关键原理,革命性地改变了人们对人体免疫系统的认识,为传染病、癌症等疾病的防治开辟了新道路。这说明
①科学认识能够创造理想的世界②改造世界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③事物的发展取决于认识的深化④真理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
A.①② | B.①③ | C.②④ | D.③④ |
“造烛为照明,求知为运用。学而不用,如同耕地不播种,终无所获。”这一论断是在强调:()
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 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
C.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 | D.认识对实践有促进作用 |
有专家指出,除非人类认识到自身行为对气候变化的长期影响,并采取切实行动来减缓这种影响,否则,人们所熟悉的自然界将“不再存在”。这提醒我们:()
A.必须尊重自然规律,按自然规律办事 |
B.必须从根本上控制自然界的变化 |
C.必须运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改变自然规律 |
D.必须放弃工业化的发展道路 |
随着我国社会的发展,自主创新、和谐社会、博客、物流等新名词不断涌现。从哲学上看,这说明()
A.人类社会是物质的 | B.思维活动都是实践活动 |
C.物质决定意识 | D.意识可以创造出新物质 |
在快节奏生活的时代,人们提出了“慢生活”理念,一些人逐步接受了该理念,并加入到“慢餐饮“、“慢旅游”、“慢运动”等行列。这反映了
A.世界观决定方法论 | B.哲学来源于人们形成的世界观 |
C.方法论影响世界观 | D.哲学是对具体生活的概括和升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