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34年英国议会通过了《济贫法(修正案)》,规定在济贫院,受救济者必须劳动才能得到生活必需品。院内生活条件极其恶劣,劳动极其繁重,贫民望而却步,被称之为劳动者的“巴士底狱”。对此法案评价不正确的是
A.英国议会采取积极的措施解决民生问题 | B.法案出台的目的在于缓和社会矛盾 |
C.工人经济权利得到实际保障 | D.该法案在实践中加重了对劳动者的剥削 |
“洪武皇帝……希望牢牢将权力抓在自己手中,并试图独自处理国家大事。但是这样的工作负担被证明是无法承担的,他于是召集一些忠诚的中级官员组成了一个特别的政府部门……”材料中“特别的政府部门”中的成员指()
A.丞相 | B.殿阁大学士 |
C.尚书令 | D.军机大臣 |
1958年,在军委扩大会议上,毛泽东说:“原子弹就是那么大的东西。没有那个东西,人家就说你不算数。”张爱萍将军说:“再穷,我们也要有一根打狗棍。”文中的“人家”和“狗”主要是指()
A.占据和控制台湾的国民党反动当局 |
B.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的势力 |
C.垄断核武器和空间技术的超级大国 |
D.死灰复燃的日本军国主义势力 |
20世纪,中国经历了三次历史性巨变,涌现了三个历史伟人。他们是()
①孙中山②袁世凯③毛泽东④邓小平
A.①②③ | B.②③④ |
C.①②④ | D.①③④ |
“在只有邸报的年代,怀疑官方记载的人们只能如鲁迅先生所说,到野史杂说中探求真相。而晚清近代化报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传统格局。”材料认为近代报刊()
A.取代政府成为社会的评判法官 | B.迎合民众多方了解信息的需求 |
C.剥去了朝廷官方活动的神秘感 | D.实际是社会上野史杂说的汇编 |
20世纪80年代初,中国外交政策调整,主张不依据一个超级大国的意图来考虑对另一个超级大国的政策,也不搞“等距离”。这说明()
A.平衡两大阵营成为中国首要的任务 |
B.中国奉行不结盟政策而疏远美苏两国 |
C.中国奉行积极的独立自主外交政策 |
D.国力增强是中国外交独立自主的前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