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现象,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不正确的是
A.石油气经加压后贮存在钢罐中,说明分子间有间隔 |
B.水冷却成冰后体积变大,说明分子的大小发生了改变 |
C.湿衣服在太阳下晾晒干得快,说明分子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 |
D.水在通电情况下分解成氢气和氧气,说明分子在化学变化中可分 |
对于“26%的食盐溶液”的含义解释正确的是()
A.100g食盐溶液中溶解了26g食盐 |
B.100g水中溶解了26g食盐 |
C.将26g食盐溶解在100g水中所得的溶液 |
D.将食盐与水按13︰50的质量比配成的溶液 |
常用抗生素“先锋Ⅵ”为粉末状固体,每瓶含“先锋Ⅵ”0.5g,注射时应配成质量分数不高于20%的溶液,则使用时每瓶至少需加入蒸馏水()
A.1mL |
B.2mL |
C.3mL |
D.4mL |
图为a、b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室温时,将盛有a、b饱和溶液的试管分别放入烧杯内的水中,均无晶体析出.当向烧杯内的水中加入硝酸铵固体或浓硫酸后,选项中试管内所示现象正确的是()
A.![]() |
B.![]() |
C.![]() |
D.![]() |
下图是X、Y两种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将20℃的饱和溶液X降温到10℃,溶液X仍然是饱和溶液 |
B.a点表示30℃时,X的溶解度为60g |
C.b点表示20℃时X、Y的溶解度相等 |
D.同质量的X、Y饱和溶液从30℃降到10℃时,析出的Y多于X |
室温下,将盛有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的小烧杯放在盛水的大烧杯中(如图所示),欲使硝酸钾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可向大烧杯中加入的固体物质是()
A.生石灰 |
B.氯化钠 |
C.硝酸铵 |
D.氢氧化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