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3年7月8日,“驻汉口的英国领事用一种典型的上流阶层关于‘人民’观念的口吻指出:‘对于北方军事力量,湖北人民是把它作为法律和治安的一方来寄予同情的。’在长沙,‘大部分绅士,实际上整个商界’,持有同样见解”。这段材料说明
| A.民主共和观念并未深入人心 | B.二次革命缺乏坚实群众基础 |
| C.袁世凯政权有广泛社会基础 | D.国民党迅速分化、力量涣散 |
巴黎和会的美国记者贝克尔曾说:“俄国问题对巴黎会议的影响是深刻的,没有莫斯科就不能理解巴黎。虽然布尔什维克和布尔什维主义在巴黎不曾有代表,但经常都是强有力的因素。”能够支持这一观点的史实是()
| A.法国主张严厉惩罚德国以获得欧洲大陆霸权 |
| B.英国为巩固世界霸权地位与美国矛盾尖锐 |
| C.英、美联合反对法国严厉惩罚德国的主张 |
| D.英、法、日等国瓜分了德国海外的殖民地 |
1914年7月29日,美国驻伦敦大使致函威尔逊总统:“如果真的发生一场大战,欧洲的进步将遭受重大挫折,而美国领导世界的时代会提前到来”。能够支持这一预言的史实有()
| A.战后美国开始支配欧洲事务 |
| B.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 |
| C.美国在国联中地位举足轻重 |
| D.美国获得了德国部分殖民地 |
18世纪一位法国思想家曾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自以为是其他一切的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隶。”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们思考问题突出表现在()
| A.批判神权统治 | B.提倡人性解放 |
| C.倡导思想自由 | D.反对君主专制 |
《公司的力量》一书中如此表述:“在大航海时代带来的时代剧变中,人类数千年来建立在亲友、乡邻关系基础上的传统商业组织,已无法提供足够的人力和资金。商业合作必须跨越血缘和地缘,超越人格和亲情……”,这段话反映了地理大发现以后欧洲场商业革命的主要表现是()
①商品种类增多②贸易范围扩大③贸易中心转移④经营方式转变
|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③ | D.①③④ |
公元前357年,罗马把借贷的最高利息限定为1/12,10年以后又把原有利率减半。公元前344年,通过延期债务偿付令,宣布禁止高利贷。公元前326年,通过新的法案,“债务人应以物品而不是人身作为其借款的抵押品”。这些变化说明了()
| A.罗马人主要依靠习惯法来调整社会关系 |
| B.平民的不懈斗争推动公民法不断调整 |
| C.自然法精神在法律实践中获得充分体现 |
| D.万民法适应了帝国时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