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图是南京总统府办公桌上的台历,它用黄铜铸成,透过历史的尘埃还能看到上面写着“中华民国三十八年四月小,23,星期六”作为历史它在此定格成为永恒。它的寓意是

A.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
B.南京国民政府统治被推翻
C.日军占领南京并进行大屠杀
D.南京解放,抗日战争胜利
科目 历史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1935年,中国共产党人认为必须“使我们的政策,具有明确的人民性质和深刻的民族性质”,必须使苏维埃本身适应目前策略变动的各种需要。中国共产党人这一认识的时代背景是()

A.国共矛盾的激化 B.红军长征的胜利
C.民族矛盾的加剧 D.国共关系的缓和

毛泽东在《井冈山的斗争》中论述道:“边界红旗子始终不倒,不但表示了共产党的力量,而且表示了统治阶级的破产。” 毛泽东在此强调( )

A.井冈山斗争艰巨而复杂
B.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的伟大意义
C.红色政权的存在是完全可能的
D.工农武装割据只能存在于边界

1905年,粱启超在《历史上中国民族之观察》一文中指出:“中华民族是我国境内所有民族从千百年历史演变中形成的、大融合的结果。汉满蒙回藏等融为一家,是多元混合的统一大民族。……中华民族自始本非一族,实由多民族混合而成”。梁启超提出的“中华民族”这一概念( )

A.进一步推动了戊戌变法的发展
B.是传统“华夷”观念的延续
C.适应了当时“排满”的反清革命
D.丰富了“民族主义”的内涵

下表是《新青年》在不同时段相关文章中“革命”一词出现的频度。其中1923—1926年的频度高于前两段时期,其原因是()

起止时间
1915—1918
1919—1922
1923—1926
文章篇数
770
631
128
“革命”
0.78%
2.45%
25.14%


A.五四运动的影响B.十月革命的影响
C.国共合作出师北伐的推动 D.土地革命的开展

从1 9世纪70年代到甲午战争前,中国民族资本新开设的资本在1万元以上的工矿企业有50余家。1895—1913年,资本在10万元以上的新建工矿企业有549家,民族工业的发展出现了一个高潮。形成这一“高潮"的主要背景是()

A.洋务运动的兴起 B.“实业救国”呼声高涨
C.抵制日货运动的掀起 D.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