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各项内容中,排列顺序正确的是( )
①固体的热稳定性:Na2CO3>CaCO3>NaHCO3
②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下列溶液中c(NH+4):(NH4)2 SO4 >(NH4)2 CO3> NH4Cl
③微粒半径:K+>S2->F- ④给出质子的能力:CH3COOH>C2H5OH>H2O
⑤沸点:H2Se> H2S>H2O
A.①③ | B.②④ | C.①② | D.③⑤ |
在其他条件不变时,设某物质在10℃时反应速率为3mol·(L·s)-1,每升高10℃,反应速率是原来的3倍,那么50℃,反应速率是()
A.9mol·(L·s)-1 | B.27mol·(L·s)-1 |
C.81mol·(L·s)-1 | D.243mol·(L·s)-1 |
下列实验中,反应速率加快是由催化剂引起的()
A.在炭粉中加入KClO3,点燃时燃烧更为剧烈 |
B.锌与稀硫酸反应中加入少量CuSO4溶液而使反应放出H2的速率加快 |
C.固态FeCl3和固体NaOH混合后,加入水能迅速产生沉淀 |
D.双氧水中加入少量MnO2,即可迅速放出气体 |
为了说明影响化学反应进行快慢的因素,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分别设计了如下A~D四个实验,你认为结论不正确的是()
A.大小相同、形状相同的镁条和铝条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两者速率一样大 |
B.在相同条件下,等质量的大理石块和大理石粉与相同浓度的盐酸反应时,大理石粉反应快 |
C.将浓硝酸分别放在冷暗处和强光照射下,会发现光照可以加快浓硝酸的分解 |
D.两支试管中分别加入相同质量的氯酸钾,向其中一支试管中再加入少量二氧化锰,同时加热,产生氧气的快慢不同 |
等质量的铁与过量的盐酸在不同的实验条件下进行反应,测定在不同时间t产生氢气体积V的数据,根据数据绘制得到右上图,则曲线a、b、c、d所对应的实验组别可能是()
组别 |
c(HCl)(mol·L-1) |
温度(℃) |
状态 |
1 |
2.0 |
25 |
块状 |
2 |
2.5 |
30 |
块状 |
3 |
2.5 |
50 |
块状 |
4 |
2.5 |
30 |
粉末状 |
A.4、3、2、1B.1、2、3、4
C.3、4、2、1D.1、2、4、3
将4molA气体和2molB气体在2L的容器中混合并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如下反应:
2A(g)+B(g)2C(g)
若经2s后测得C的浓度为0.6mol·L-1,现有下列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①用物质A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3mol·L-1·s-1
②用物质B表示的反应的平均速率为0.6mol·L-1·s-1
③2s时物质A的转化率为70%
④2s时物质B的浓度为0.7mol·L-1
A.①③ | B.①④ | C.②③ | D.③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