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铁路PQ建设时遇到的主要自然障碍是( )
A.高寒缺氧,多年冻土 | B.气候干燥,沙尘飞扬 |
C.地表起伏,地质复杂 | D.地势低洼,沼泽众多 |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P港口外运货物主要为木材 |
B.L河河口及其附近海域7月份盐度最低 |
C.图1所示区域经济发达,人口密集 |
D.Q地所在国家铜矿资源丰富 |
下图中①、②、③、④四条降水量的月份变化曲线,符合上图中Q地的是( )
A.① | B.② | C.③ | D.④ |
为改善西北地区生态环境,近年来,有专家提出大胆设想——西调渤海海水,利用沙漠中断陷盆地储存数百亿立方米的海水资源,实现水资源的良性循环,有效治理荒漠化。据此回答以下问题。选择西调渤海之水的理由是
A.利用地势全程自流 | B.渤海储水量在我国四个近海中最大 |
C.渤海污染程度最低 | D.离西北沙漠地区较近 |
通过海水西调改善西部沙漠环境,但也可能带来一系列的问题,该工程带来的问题是
A.导致西北地区水土流失加剧 |
B.由于大量调水,引发西北、华北频繁洪涝灾害 |
C.导致沿线地区土壤盐碱化问题 |
D.大量调海水导致华北地区水资源紧张 |
2007年江苏省与青海省的农业生产总值分别为3064亿元和121亿元,图是我国两省该年的农业结构图。有关两省农业结构的差异,以及形成差异的自然原因不正确的是
A.江苏省以种植业为主,青海省以畜牧业为主 |
B.江苏省气候温暖湿润,水域面积广 |
C.青海省畜牧业产值远高于江苏省 |
D.青海省地处青藏高原,草地广,耕地面积小 |
下面是太湖平原与东北平原农业相关要素比较,根据材料回答以下问题。
太湖平原 |
东北平原 |
|
人均耕地面积(公顷) |
0.07 |
0.31 |
谷物年产(千克/公顷) |
12414 |
4916 |
太湖平原年产量高于东北平原的主要原因是
A.纬度较低,热量充足,熟制多 | B.土壤更肥沃 |
C.机械化水平高 | D.地势平坦开阔 |
太湖平原自古是我国粮仓,给北方地区输送大量粮食,但近年来,长江三角洲地区却从东北大量调入粮食,下列关于“南粮北上”被“北粮南下”所取代的分析正确的是
A.太湖平原土壤贫瘠,产量下降 | B.东北平原人多地少,商品率高 |
C.太湖平原城市化的推进占用耕地 | D.东北平原劳动力素质高,机械化程度好 |
下列关于两地共性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都位于平原地区②都位于我国的东部季风区③都位于第一阶梯④热量充足
A.①② | B.②③ | C.③④ | D.①④ |
下图为田纳西河流域示意图,以及该流域A地降水量柱状图,完成以下问题。田纳西河流域开发的有利条件有
①处于热带,受赤道低压影响,全年降水丰富 ②流域内地势起伏大、河流落差大,水能丰富
③煤炭等矿产资源丰富 ④河流流量大,水资源丰富⑤开发历史悠久,经济发达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兴修水坝在流域综合治理中发展重要作用,但近年来一些国家兴起“废坝”运动,“废坝”的可能原因是
①河口三角洲淤积缓慢②使海水倒灌,海岸受侵蚀③航运条件变差
④近海鱼类减少⑤灌溉水源减少
A.①②③ | B.①②④ |
C.②③④ | D.③④⑤ |
下列现象中,是城市化进程的必然结果的是
A.交通拥堵 | B.非农业人口比重增加 |
C.住房紧张 | D.环境污染日趋严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