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客
题文

中科院动物所和福州大熊猫研究中心合作,将大熊猫的细胞核植入去核后的兔子卵细胞中,最早在世界上克隆出一批大熊猫早期胚胎,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在形成胚胎的过程中,依次经历了囊胚、桑椹胚、原肠胚几个阶段
B.利用兔子卵细胞质的目的是激发大熊猫细胞核全能性的表达
C.克隆出的早期胚胎中,各细胞间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D.在早期胚胎(桑椹胚以前)的形成过程中,尚未出现细胞的分化
科目 生物   题型 选择题   难度 较易
登录免费查看答案和解析
相关试题

下列实验设计设计思路和研究过程最相近的一组是()
①卡尔文追踪检测14CO2在小球藻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的途径,发现卡尔文循环
②沃森和克里克根据DNA衍谢图谱、通过计算和模型建构,发现了DNA双螺旋结构
③林德曼对赛达伯格湖的能量流动进行定量分析,发现能量传递效率约为10%-20%
④鲁宾和卡门利用18O分别标记H2O和CO2,发现只有供给18H2O的小球藻释放18O2,证实光合作用中的氧气来自于水
⑤赫尔希和蔡斯用32P和35S分别标记的T2噬菌体,分别侵染在肠杆菌,搅拌离心后检测放射性的分布,发现DNA是遗传物质
⑥斯他林和贝利斯将狗的小肠黏膜与稀盐酸混合磨碎,制成提取液,注入狗的静脉中,发现了胰液分泌的激素调节

A.①和⑤ B.②和③ C.④和⑤ D.④和⑥

下面为人体的生命活动调节示意图,有关斜述中不正确的是()

A.饮水过少时,激素D作用的靶器官主要是肾小管和集合管
B.血糖平衡调节过程中的A→C→D→E属于体液调节
C.人的手被针扎时,其调节过程通过A→B→E来实现的,属于神经调节
D.体温调节过程中的内分泌腺C包括下丘脑、胸腺、肾上腺和甲状腺

玉米种子在黑暗中萌发,测定胚芽鞘与幼根中各部分生长素含量如图A所示。切除玉米胚芽鞘的顶端,然后在其左侧放置含有不同浓度生长素的琼脂块,保持在黑暗中12h。胚芽鞘可能向右弯曲,弯曲角度如图B所示。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图A和图C的结果都说明生长素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B.调节根尖伸长区细胞伸长的生长的生长素来源于胚芽鞘尖端
C.图B所示的实验在黑暗条件下进行是为了排除光照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D.上述实验说明种了萌发受到生长素、细胞分裂素、赤霉素等共同作用

若人的成熟神经细胞核中DNA含量为a,下列各项核DNA含量分别为2a、a、0.5a的是()

A.初级精母细胞、次级精母细胞、精子
B.精原细胞减数分裂间期、精细胞、极体
C.精原细胞有丝分裂后期、口腔上皮细胞、成熟红细胞
D.正在发生调亡的细胞、癌细胞、卵细胞

将某种植物置于CO2浓度适宜、水分充足的环境中,温度分别保持在5℃、15℃、25℃和35℃下,改变光照强度,测定CO2的吸收速率,得到图1所示的结果。处理图1中有关数据得到图2、图3。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当光强小于1时,温度是呼吸作用的限制因素,不是真正光合作用的限制因素
B.当光强大于7时,25℃比15℃条件下植物的有机物的合成速率大
C.图2表示在5℃一35℃下该植物最大光合作用速率的变化
D.图3表示在5℃-—35℃下该植物呼吸作用速率的变化

Copyright ©2020-2025 优题课 youtike.com 版权所有

粤ICP备2002484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