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0年,科学家用发绿色荧光的染料标记小鼠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用发红色荧光的染料标记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将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下图表示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形成的异核体(含有两个核的细胞),最后形成杂种细胞(其中有一个融合的核)。
(1)在荧光标记的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实验中,发现这两种细胞刚融合时,融合细胞的一半发绿色荧光,另一半发红色荧光。在37℃下经过40min,两种颜色的荧光均匀分布。这一实验证明了 。
(2)已知人细胞有23对染色体,小鼠细胞有21对染色体,则图中由异核体开始形成的杂种细胞中至少含有 条染色体。
(3)动物细胞融合除了采用植物原生质体融合常用的诱导剂外,还可采用 。
(4)动物细胞培养液与植物组织培养所用的培养基的成分不同,表现在它通常含有氨基酸、葡萄糖、无机盐、维生素和 等。在培养杂种细胞过程中,需定期更换细胞培养液,其目的是 。
下图表示某生物兴趣小组利用韭菜宿根进行实验的流程。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纸层析法分离色素的原理是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不同 |
B.两组实验的结果①中共有的色素带的颜色是黄色和橙黄色 |
C.两组实验的结果②中吸收光谱最明显的差异出现在蓝紫光区域 |
D.若在缺镁条件下完成该实验,两组实验的结果①和②差异都不大 |
下列关于叶绿体内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实验中需要加入SiO2进行研磨,以破碎细胞和叶绿体 |
B.在研磨过程中加入CaCO3的目的是防止叶绿素被破坏 |
C.色素带的宽度反映了色素在层析液中溶解度的大小 |
D.纸层析法分离色素后在滤纸条上形成的4条色素带从上至下分别呈橙黄色、黄色、蓝绿色、黄绿色 |
下列有关叶绿素的说法正确的是
A.叶绿素在高等植物体内有两种,叶绿素a呈黄绿色,叶绿素b呈蓝绿色 |
B.叶绿体的囊状结构薄膜和基质中均含有与光合作用有关的色素和酶 |
C.叶绿体色素提取和分离实验中,在滤纸条上叶绿素a比叶绿素b扩散得慢 |
D.叶绿素是光合作用中重要的物质,能吸收光能 |
下列关于控制无关变量的实验操作,错误的是
A.验证光合作用能产生淀粉的实验中,首先将实验植物做饥饿处理 |
B.探究唾液淀粉酶的最适pH的实验中,将每一组温度控制在37℃ |
C.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照的实验中,将叶片的一半用黑纸包住 |
D.探究唾液淀粉酶最适温度的实验中,每一组都加入等量的淀粉 |
下列有关细胞呼吸的叙述,正确的是
A.无氧呼吸不需要O2的参与,该过程最终有[H]的积累 |
B.有氧呼吸产生的[H]在线粒体基质中与氧结合生成水 |
C.有氧呼吸时葡萄糖进入线粒体需经过两层膜 |
D.无氧呼吸只在第一阶段释放少量能量,合成AT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