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曾说过:“只要英国人把机器应用于一个有煤有铁的国家的交通上……就无法阻止这个国家去制造这些机器了。”对马克思这段话理解最准确的是
A.殖民活动在历史上对殖民地半殖民地的作用主要是建设性的 |
B.殖民活动在客观上传播了先进的生产方式 |
C.煤和铁是一个国家获得独立的根本条件 |
D.工业革命加速了西方殖民体系的崩溃 |
毛泽东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说:“国民党营垒中,在民族危机到了严重关头的时候,是要发生破裂的”。毛泽东提出上述观点依据的史实有()
①蔡廷锴等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政府”
②冯玉祥等领导组织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
③汪精卫集团叛国投敌建立南京伪国民政策
④张学良、杨虎城发动西安事变,逼蒋抗日
A.①② | B.③④ | C.②③ | D.①④ |
近代某一不平等条约规定:“中国国家应允由诸国分应主办、会同酌情数处留兵驻守,以保京师至海通断绝之处。如诸国驻防之处,系黄村、廊坊、杨村、……山海关。”其影响是()
A.严重侵犯了中国的领海主权 | B.中外反动势力开始勾结 |
C.清政府处于外国军队控制之下 | D.中国通商口岸数量增加 |
1854年,英国外交大臣致函英国驻华公使说:“为了适应外商对农产品已增加的需要,……新的贸易市场尚待进行。”l856年,法国外长指令法国驻华代办,强调“商业关系的推广”,并说:“这是一个关系至高无上权益的问题。”以上材料表明的本质问题是()
A.英法在策划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 | B.英法希望加强对华资本输出 |
C.英法企图进一步打开中国市场 | D.英国决定用战争来扩大在华利益 |
王夫之认为“天下惟器而已矣”“据器而道出”“无器而道毁”“无其器则无其道”。他所说的“器”指的是()
A.客观存在的事物 | B.人们的感知器官 | C.科学试验的仪器 | D.万物发展的规律 |
“靖康丙午岁,金狄乱华,六七年间,山东、京西、淮南等路,荆榛千里,斗米至数十千,且不可得。盗贼官兵以至居民,更互相食。”对这一材料的评述不正确的是()
A.文中金狄指女真人 | B.金狄南下破坏了生产 |
C.金狄南下使社会更加动荡 | D.材料作者对金狄的认识是客观公正 |